| 【教学要求】
 1、学习联系上下文,结合查字典理解"徒劳"、"无济于事"、"暖人肺腑"等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根据课题质疑,并能在阅读课文中根据人物的表现提出心中的疑问。
 【教学重点、难点】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在阅读课文中根据人物的表现提出心中的疑问。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 师表扬学生上课精神饱满。
 2、 出示:眼神
 (1) 齐读
 (2) "眼神"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刚才,老师在表扬大家的时候,你们看到老师的眼中流露着怎样的眼神?
 3、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这位老人又读懂了谁的眼神?是怎样的眼神?
 二、自学课文。带着问题轻声读读课文,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找到相关的句子后用直线划出。
 三、品读课文。1、 学生交流答案。
 2、 这也就是课文第5节中老人说的一段话。(媒体出示)
 (1) 自己试着读读这段话,不仅要读通,更要读懂。
 你读明白了什么?
 交流板书:
 冷漠、不关心        前几位骑手
 老人        仁慈、同情          最后的骑手 (2)"学贵有疑",你还有什么读不明白的?l 对课文中字、词不理解:无济于事、……之状
 l 对课文内容不理解:"这样一个机会"指怎样的机会?"老人最需要的时候"
 是什么时候?
 3、 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小节好好读一读。
 (1) 媒体出示第1节:指名读
 (2) 这是文中的描写,现在请大家用上这些词语再来说说老人当时的处境。
 (媒体出示词语):
 两鬓苍苍   老态龙钟   凛冽刺骨   焦急万分   抖抖索索   漫天飞雪
 (3) 自由说、指名说
 (4) 此时此刻,老人的眼神是--(焦急、期盼……)
 板书 :
 焦急、期盼
 老人
 4、 就在这时,羊肠小道上走来一队骑者,当老人向这队骑者投去求助的目光时,他却看到了不同的眼神。(出示第5节)再读第5节。
 5、 那么,老人对这两种眼神的分析对吗?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骑者不同的行为吧!再读第2、3节,找到他们不同的表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1) 让我们先来看看前几个骑手的行为,请大家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课文第5节来说一说。
 (出示填空)
 突然,冰冷的羊肠小道上由远而近传来了有节奏的马蹄声,老人怀着焦急的心情,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可是这些骑手们             ,个个流露着      的眼神,他想:                          。
 自由说、指名说、再自由说
 (2) 齐读填空。
 (3) 指导朗读描写最后的骑者的句子。
 就当最后一个骑手将要和他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看到他的眼神里流露着--(齐说)
 于是,便向他提出了帮助的请求,自己试着读度这一节描写骑者的语句,想想该怎么读好它。
 l 指名读(媒体出示红点)
 l 齐读,读好骑者当时帮助老人的行为。
 6、 引读第4、5、6节
 l 虽然骑者帮助了这位当时处于困境中的老人,可是,他还是感到非常奇怪:这位老人怎么会知道自己一定会帮助他呢?于是,他问老人--(齐读第4节)
 l 老人听了后,如实地告诉了这位骑者:他已在这里等了一段时间了,并且知道谁更有美德。那是因为--(齐读第5节老人说的那段话)
 l 这段暖人肺腑的评价出动了骑者,他感动地说--(齐读第6节)
 四、深入体会。1、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大家一定也知道,这最后一位骑者就是--(托马斯.杰弗逊)(出示媒体)
 他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受到人民的爱戴。
 2、总结: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杰弗逊的眼神也反映了他的心灵。怪不得他在成为总统后能受到人民的爱戴。
 3、写话练习:相信这位总统在经历了这件事情后,一定受到了许多的启示,那么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会有些什么启发呢?请写一、两句话。
 在阅读了这篇课文后,让我也感触颇深,所以我也写了这样一句话(媒体出示)
 附板书:        冷漠、不关心        前几位骑手焦急、期盼
 老人
 
 仁慈、同情        最后的骑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