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师小学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实施方案
一、设计说明 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并在心理、思想、行为上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我校根据《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实施方案》中的“熟悉环境、认识伙伴、喜欢学习、学习礼仪、锻炼身体”五个模块,结合本校实际,设计了“汇师—我热爱;校纪—我遵守;学习—我喜欢;身体—我锻炼”四大活动模块。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增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 活动评价围绕“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养成、情感的培育”三个要素进行设计。采用教师即时评价与阶段评价、学校评价与亲子评价相结合等方式,给予学生正确行为的指引,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实施 (一)课时安排 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月内进行,利用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课时,每天1节,每周5课时,共计20课时。 (二)实施要求 1.活动组织要求 (1)成立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负责,教导处组织专人开发课程,一年级所有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实施。 (2)认真贯彻上海市和关于小学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的文件精神和实施要点,整体规划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课程,并制定相关措施,保证“综合活动”的有效实施。着重从综合活动实施意义、课程结构、活动目标、活动方案编写、活动评价等方面组织校本研训,使综合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切合学生实际。 (3)领导小组成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定期深入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适当调整活动计划,有效落实各项活动要求。 (4)结合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组织师生制定每周评比项目与要求,评选出 “每周行规示范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教师行为要求 (1)一年级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的课程计划,人人参与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的实施,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2)活动方案设计中,教师要了解学校一年级准备期“综合活动”的课程结构,熟悉各模块的目标和行为观测点的基本判断要求,把握每个活动模块各主题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本方案第二部分“活动目标和内容设计”中带有“★★★”的行为观测点是教师在学习准备期内需重点关注的,并期望学生达成的,教师应结合活动内容适时地落实相关的行为要求;其它的行为要求可以在学习准备期内让学生初步了解,以后随着学习生活的展开,逐步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3)活动实施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情境创设法、角色游戏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能身心愉悦地参加活动,感受体验,在兴趣、情感、行为等方面都有所收获,避免简单的说理和机械的训练。 (4)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善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主动接受教育。要随时观察记录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表现,对于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对于暂时落后的孩子要多帮助、多鼓励、多指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孩子充分感受教师的可亲、伙伴的可爱、交往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 (5)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其他学科学习准备期的教学内容,正确理解“综合活动”与学科课程在行为要求上的联系和区别,实现综合活动与学科课程要求的互补与融合。 (三)活动实施步骤 1.培训教师,明确任务:学校在每年8月下旬组织一年级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各项要求。 2.培训家长,指导方法:学校在一年级全体家长会上传授家庭教育方法;开学后,通过家校联系与家校反馈表,及时反馈学生学习表现,听取家长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家校间的沟通。 3.观课研讨,适时调整:开学后,领导小组成员深入课堂听课,组织教师研讨,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活动内容,保证活动质量。 4.梳理总结,积累资料:学习准备期结束后,学校组织一年级家长问卷调查和任课教师座谈会,总结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实施经验;修改实施方案和活动方案,逐步完善具有校本特色的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课程。 四、活动评价 (一)评价内容:以每一周各模块目标为依据,重点关注标有“★★★”的行为观测点,在第二周到第四周穿插前一周训练的内容。 (二)评价方式 (1)老师评价 根据学校学习准备期的要求,教师需在活动过程和创设的角色游戏中,观察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表现,通过肯定、赞扬、激励的方法,让学生初步辨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好坏,在老师的提醒下,养成好习惯。如,在角色游戏中落实“主动向老师和同学问早问好”、“热情、大方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姓名”、“正确称呼同桌或小组伙伴的姓名” 以及“离校前能主动与老师、同学道别”等行为要求; 在实践活动中观察每一位学生是否做到“握笔姿势正确”、“放学整理好生活柜,把椅子放到规定的地方”,在午餐时观察“餐前要洗手,排队领饭盒”等行为表现,对于表现好的或有进步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及每周评价表星星的评价,暂时没有达到要求的,教师要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继续完成。 (2)家长评价 学习准备期内,教导处把学校实施方案中的有关行为要求告知家长,以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结束之后,父母和孩子一起回顾一个月来的学习生活,对评价表中列出的项目进行客观评价:凡是做到一项的给一颗红星、做到两项的给两颗红星……以此类推。最后,由家长对子女以后的学习生活提出希望。 (3)自我评价 根据每一周的训练主题,我们把学生视我评价的主体,在学校里,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价;在家庭里,由学生和家长共同评价。评价也以星星为载体,形式比较简单,学生也易操作,以激励自我不断进步。
一年级语文学习准备期小结 汇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根据市教委精神,从2007年第一学期开始,我校小学一年级入学初期全面设置2—3周“学习准备期”。为了解和掌握“学习准备期”的各项要求,确保准备期平稳过渡,我校一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利用开学之际,参加了区教育学院一天的集训,在思想上统一了认识,有了明确的目标。开学之初,市教研室教研员薛峰和区教研员高永娟就来到我校,随堂听课、交流研讨,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我校一年级全体语文教师、主抓领导和两位教研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谈感受、谈认识、谈体会、谈困惑、谈困难、也谈设想、谈策略和方法,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与策略。 通过为期两周的学习准备期的学习,我们发现实施“学习准备期”带来的可喜变化。 1、我校由上自下都比较重视“学习准备期”实施和推进工作。校领导组织一年级语文教师学习,并通过听课、座谈、家长调查问卷等形式落实和推进这项工作。我组的各位语文教师对“准备期”的实施首先表现为愿意接受,在认真听取“辅导”领会精神以后表示乐意落实。在实施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较好的度过这一“缓冲期”。 2、教师教学行为明显变化。我组教师变“着重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为“着重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尤其是从关注自己的教学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如:倾听习惯的培养,听听记记、听听学学、听听读读,听听说说,听听问问,听清他人说的话,别人读书、说话认真听。教师从“教怎么听”、“反复训练”到“鼓励相互评价督促”,并在习惯培养的同时,关注学生行为养成的兴趣激发,避免呆板和枯燥。在形式多样的鼓励、交流、游戏中增进师生的情感。 3、和谐的师生关系较早确立。随着“学习准备期”的推进,教师逐步成为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从“上学时教师的迎候、课间教师提醒与护送、课上的游戏同乐、教室的共同布置”等学习活动中,学生觉得小学老师是我们的大朋友,小学生活很有趣。 4、良好的家校配合的氛围正在形成。由于开学后学校及时采用家长调查问卷的形式就学习准备期的问题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更加理解、支持新课程的改革。不少学生家长舒了一口气,不用担心没时间陪读了。 通过学习准备期结束后我组教师的交流研讨,我们还从中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教学要求的适切性和训练的有序性关注不够。比如:导入环节的教学设计。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引出教学内容,而不是导入环节的“综合教学目的”。其实导入环节是一个很好的听说训练环节。 听:听清老师问了什么。可以重复几遍,强化学生听清问题。当然教师的问题指向要清晰,问题要简洁。当导入的内容开放性强的时候,教师要设计“一系列”的小问题进行有序的训练,而不是笼统地说,甚至答非所问。又比如:问问答答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拓展说话。这样可以避免“单调地只朗读文中的句子”。但问答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听说”习惯。 2、教师未关注或不知如何应对学生的差异性。由于学生“知识起点的差异”,教师用“零起点”的教学思想组织教学活动,导致部分“起点高”的学生兴趣不高。有的教师“为习惯训练而训练”,缺少趣味性,学生觉得累。建议:适当增加“趣味识字”、“生活中识字”、“渐碰渐熟”和“互动游戏”,让“早识字”的学生有展示自己、帮助同伴的机会。同时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习惯养成,用各种形式的示范、鼓励激发好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英语学习准备期小结 汇师小学一年级英语教研组 在小学一年级英语教学中首次设置了学习准备期,在参加了培训活动,听了4节课以及在自我实践之后,我觉得准备期重点要通过组织、引导孩子们参与活动从而得到不同的体验;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并重视维护、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淡化 了‘task’的意识,把 ‘task’ 转变为 ‘activity’ 不再强调要求孩子们习得定量的语言。教学方法的设立要根据一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及对周围一切事物都非常感兴趣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唱唱、 说说、做做动作等、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的状态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一年级的学生非常好强好胜,比一比,赛一赛的游戏形式最能激起他们的斗志,这一游戏不仅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一年级的新生是非常好动的,让小朋友和同桌、小组相互交流等形式有准备、有选择地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再全班同学评一评,看谁最有礼貌等等活动,鼓励全体参与。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效能,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使学生能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学好,培养孩子的自信。不但要关注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和兴趣的形成,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说的习惯和积极性。 老师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项活动的要求,是形成规范课堂行为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听、说的习惯。最开始我首先让学生熟悉 ‘Look!’和 ‘Listen’的手势,把右手放在耳朵后面做出倾听状,学生们就会模仿我的动作,然后认真听老师接下来要说的内容。用直观的动作来提示此时应做的事情,听清老师的发音,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模仿能力。一年级的孩子最习惯的便是 ‘Follow’,他们很自然地就会跟着老师一起做,一起说,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了看着说话人,认真听的习惯。对于不同的活动方式我们老师采用不同的手势,例如:pair work,教师竖起两个大拇指相对,做点头状,学生一看就知道两人可以面对面交流;当我们要求学生小声朗读时,只要侧身,将手放在嘴边做说悄悄话的样子,学生也会模仿老师的样子与同桌小声交流。如要大声朗读,便抬起头将手放在嘴边做大声喊叫状,学生便会跟着你大声地朗读起来。再比如,如要学生轮读开小火车,我就会高举右手,说’Little train’,他们就会也高举右手,嘴里同时说‘Wu~’。然后等着老师来请火车头。这些指令既简单又有效,鲜明的肢体语言不仅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开端。 正如陈一明老师在她的博客中写道:同类语言学习活动的标识性动作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学习活动的性质和目的,又通过肢体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同时也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持之以恒地贯穿整个语言学习起步阶段,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巩固学习习惯。这些课堂活动相对应的固定动作,在同类活动中反复使用,并贯穿于准备期后期和一年级的后继学习中,帮助学生巩固、形成基本课堂学习规范。
一年级数学学习准备期小结 汇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研组 为了加强一年级的学习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适当缓解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初的身心压力,便于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本学期开学前我们根据《上海市小学一、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的精神,在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设置了学习准备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对儿童进行入学适应教育。 在学习准备期的学习中,我们数学教研组着重围绕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设计相应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学科学习的基本规范,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激发他们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期间教师精减学习内容,放慢教学节奏,不布置任何书面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习准备期的设置旨在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并在心理、思想、行为上为小学学习生活作基础准备;注意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呵护儿童对小学学校生活的美好憧憬,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重点围绕“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师生情感交流”三个要素进行设计。 在学习准备期我们教学的目标除了要完成课程中有关知识的认知目标,更加注重情感态度还价值观的目标。 (1)能初步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愿意和老师、同学交往。 (2)能对学习、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不断产生好奇心。 (3)能了解学校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并积极付诸行动。 (4)熟悉和了解 “十个行为好习惯,十个学习好习惯”。 学习准备期的教学形式及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学习准备期的教学形式主要采用游戏、示范、情景模拟、训练、竞赛、儿歌、故事等,便于学生模仿、感受和尝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准备期结束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遵循二期课改的精神,认真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
一年级音乐学习准备期小结 转眼2-4周的学习准备期已经结束了,开学初得知市教委出台了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的要求时,我也一下子也有一些不知所措,区教研员认真地帮我们分析了准备期的要求,让我了解了准备期主要是帮助学生实现由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从儿童发展规律出发,应适当放慢音乐学科初始阶段的教学进度。熟悉音乐专用教室的环境特点,初步知道上“唱游”课的一些基本常规要求,养成“唱游”课学习的基本习惯,了解一些简单的唱游方法,体验与其他同伴一起进行唱游实践活动的乐趣,进而喜欢上音乐。 在二周的学习准备期中,我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放在首位,每一节课都抓好学生的基本常规,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比如:让学生养成学会听辩起立或坐下的音乐,培养学生能安静地聆听音乐的习惯,学会听音乐进教室和了解学习唱歌的正确的姿势。在学唱歌曲过程中,我一直提醒学生要用正确的姿势来唱歌,提出腰背挺起来,坐半个凳子,脚放平,轻声唱等要求,并自己亲自示范正确的唱歌姿势,让学生通过模仿来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也让我体会到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在学习准备期的教学中,我用生动的语言,态度亲切地与学生交流,还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多彩、愉悦的唱游教学情境,使学生能身心放松地、愉快地参加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如: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音乐学习场所,还可让学生动手摸摸、玩玩、敲敲小乐器,激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初步的兴趣和愿望。在进入教室与老师问候的部分,我让学生用音乐的方式,用最美的歌声跟老师问好。在学习“小鸟飞”的过程中,我根据自己学生的能力特点提出如:造型要注意有创意和层次、可以与伙伴一起组合表演等更高的要求。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强调和伙伴保持距离,飞行技术高的小鸟是不会和其他小鸟撞在一起的,等等儿童化、形象化的语言引导学生的活动行为,建立良好的活动习惯。 其次,根据准备期的要求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和降低学习要求,因此把教学目标改为两条,并且还对学习的要求和难度有一定的降低,帮助学生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度。原先我要求学生在欣赏《快乐的早晨》时让学生做出小动物的造型的来表演感受音乐,但由于小朋友是第一次欣赏乐曲并自己创编表演,显然对于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要求太高了,因此做了一些修改,直接播放多媒体课件,直观的感受乐曲,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于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的教学,我也在不断的学习,摸索,实践中,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努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效落实市教委制定的学习准备期教学要求。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准备期回顾与小结 开学已经几周,《品德与社会》学科也由准备期进入正式学习阶段。小朋友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生理和心理都需要一个过渡,根据学生在准备期学习的反应来看,准备期恰到好处地帮助小朋友们适应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落差。 准备期给了小朋友几星期时间来养成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我们品社课的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加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这一主题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两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 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在准备期放慢了课程的进度,用更生动有趣的上课方式让小朋友充分体会到上学的乐趣。 比如第一课《我上学了》,我们一年级品社老师统一分两个课时完成,既让学生观察图片,比较幼儿园的“我”与小学的我的区别,又安排学生参观了学校,说说在参观过程中都看到了哪些地方,老师还向小朋友介绍了我们学校的简单情况,让他们为自己是汇师小学的学生感到自豪。再比如第四课《我的小书包》,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到讲台前展示自己的书包并简单介绍,学生们兴趣高极了,与此同时,老师又告诉学生,积极到讲台来发言是好的,但是,在别人发言时应该默默注视,仔细听,这是小学生起码的尊重。这些潜移默化式的教育对学生影响更深刻。在讲到爱国这一块时,由于爱国对小朋友来说还比较陌生,我除了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辛酸历史,还让小朋友们画了国旗,大家都很投入,在画国旗的过程中,既了解了国旗的含义,又初步树立了爱国情操。 由于进度放慢,我们老师有充裕的时间与学生产生互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多点接触和交流,学生也有了更多开口说话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这一阶段,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学校、老师、同学,学会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地回答问题,当然,这些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这需要我们老师耐心再耐心,准备期就充当了这样一个坡度,循序渐进,让学生慢慢适应,掌握文明礼仪,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准备期的设立,让我们老师有时间去关注那些缺乏自信或者内向的孩子,可以从鼓励他们开口开始,然后下一次就鼓励他们把声音放大,这样,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因地制宜得到锻炼。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比对他们直接讲大道理有用得多,准备期就是这样一个平台,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儿,打好基础,养成好习惯,这对他们人生萌芽期是至关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