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汇师小学学科育德工作室召开专题会议,围绕育人实践与课题研究展开深入交流。活动中,导师张蔚芹校长针对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专项指导,从目标设定到环节落地,为实践操作指明方向。沈健琪、张意宁两位班主任分享了参加学校“育人奖”课堂评比的经历与反思,结合具体课例剖析教学目标、活动设计中的德育渗透技巧,引发热烈讨论。
随后,张校长介绍课题方案框架,经过集体研讨与意见征集,最终聚焦“建构家校社协同的学科育德模式的研究实践”,进一步明确研究重点与实施路径,为后续课题推进筑牢基础。
学员们依次分享子课题方案设计思路,涵盖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红色场馆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课程建设、家校社协同社区实践等多元领域。张蔚芹校长逐一进行针对性指导,从优化课题名称、聚焦研究内容到细化实施步骤,强调需突出创新亮点,注重成果的可复制性与推广价值,助力各子课题精准落地。
张校长以《教师学科育德能力的培育与思考》为题开展微讲座。她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各级教育政策要求,深入解读学科育德的内涵与意义,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育德时机把握不足、素材挖掘不深等问题,并从教师自身师德修养、德育内容把握、方法运用等七个方面,阐述了提升育德能力的具体路径。张校长强调,学科育德需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活动尾声,张校长向每位成员赠送了《做最好的老师》、《中小学学科育德实践研究》、《从导“学”转向导“育”——导师制纵深推进“三全育人”》三本书籍,为大家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提供专业指引,鼓励大家在阅读与实践中深化对育德工作的理解。
从五月的实践探索到七月的深度研磨,工作室以课题为纽带,实现了从经验分享到理论升华的递进。未来,学员们将以更清晰的思路、更扎实的行动,推动家校社协同德育模式落地,为学生成长构建全方位育人生态。
撰稿:郑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