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及矫正
弗洛伊德其人
阿德勒其人
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诱发引导的策略
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的基本特征及其教育价值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浅析
考前家长的心理调适
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学生心理训练方法
你的孩子情绪饥饿吗?(二)
你的孩子情绪饥饿吗?(一)
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卫生
导致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幼稚症
儿童品行障碍成因有三
学习障碍的定义、分类、原因和矫正
妄想症
恐惧症
孩子不爱上学怎么办
儿童强迫症
心理幼稚症

 

感统训练

 一、感觉统合的概论
    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rttinhyotC.S(1960)LashleyK.S(1960)提出的,并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Ayres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一般人的概念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是了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前庭平衡觉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碳酸钙结晶体)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及保持身体的平衡。运动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人类的各种感觉学习贯穿了人的一生,简单地讲,这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感觉统合学习的最关键期是7岁以前,因为在这期间,人类的大脑发展特别快。
    大脑的学习有赖于身体感觉的输入 ,学习后的大脑则发挥其指挥身体及感官的能力。由于大脑、身体及感觉器官的神经体系是非常复杂的,所以需要统合,如果这一能力不足,就会造成大脑、身体及感觉器官的学习混乱,产生感觉统合失常的现象。这种学习在婴幼儿期几乎已经打下了80%的基础。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都市化生活使活动空间的减少,户外活动减少,独生子女群体生活的不足等等)使婴幼儿期的感觉学习明显不足,尤其是触觉、前庭平衡觉及运动觉的学习。因此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越来越多。我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常者占10-30%,感觉统合失败的罪魁祸首,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感觉统合不足造成的行为失常: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一直捆扰着老师和家长。Ayres提出的感觉统合治疗方法为这些儿童提供了矫治的机会,也解决了家长和老师为高智商低成绩儿童现象的烦恼。
  突破学习困难全面提升智力
    下列现象是一般儿童发展中容易产生的问题,不是病症,这是人类小家庭制度及活动空间少的后遗症,也是世界性的问题,感觉统合可以提供您解决及预防方法。
  ★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  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心理障碍多 
  ★  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表现 ★  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
  ★  容易跌倒或撞墙 ★  咬手指或无法戒除奶嘴
  ★  笨手笨脚,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  写字无法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
  ★  固执,脾气暴躁 ★  发音不佳,语言发展缓慢
  ★  粘人、爱哭、性情孤僻 ★  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
  ★  挑食、偏食、餐饮习惯不佳 ★  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
  ★  怕别人碰触身体,容易吵架 ★  爱旋转游戏,过久而不会晕眩
  ★  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    
  爱尔丝认为最主要原因有:
  1、胎位不正所产生固有平衡失常;
  2、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所产生前庭平衡失常;
  3、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4、早立或剖腹生产,造成触觉学习不足;
  5、祖父母采用传统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纵;
  6、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的缺乏;
  7、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8、保护过度或骄纵溺爱,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
  9、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10、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二、为什么愈来愈多孩子有学习困难
    近年来,感觉统合不足引发的学习、生活、活动障碍的问题愈来愈多,主要原因是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要求太多,加上剧烈竞争的教育方式导致亲子关系僵化和紧张。
    都市生活幼儿活动空间不足,空调冷气的过度使用更阻碍了触觉学习,造成神经体系无法健全发展,大脑功能有成长不全现象,这便是所谓的感觉统合不足问题了!

三、如何有效对治感统不足、学习困难的孩子?
    最重要是找出其根本的原因,由于孩子行为上大多已产生多重困难,不易判断真正原因及其不足程度。目前大多采用生活资料核对法,由父母或教师针对幼儿行为填写核对表,再给有经验的专家结对,判断其原因,但由于填写者本身认识程度有问题,常会有所偏差。
    若能直接观察孩子的身体及行为,正确性更高,其实孩子的任何表情、动作都在反应其身体及神经组织的需要,观察者最重要是不能批评幼儿,要安静而客观检视孩子的行为,便可直接了解其原因和不足程度了。
    孩子多动、多言、胆小、焦躁其实都是一种自我治疗,只是在环境的不正确互动下,可能挫折更多,此时需要大人做有系统的帮助与引导协调孩子的种种行为。治疗也绝非僵化、固定的模式,而是要依照孩子身体的需要,触动其身体能量正确运作,以发挥其身体自动自发的自疗效果,才能真正协助孩子解决困难。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