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则是父母调整心态的有效努力途径。尊重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尊重孩子的人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特点,当他的自我意识被激励和认可时,便有利于发挥他的潜能和责任感。
(2)尊重孩子的现状。每个孩子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应对能力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他们的现状既不能低估也不能期望过高。尊重现状有利于家长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孩子,不会因超现实的高期望而导致无形中给孩子施加压力。
(3)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一般都有自知之明。他们对自己的成绩定位、专业志愿、发展趋向都有自己的意愿。家长应在尊重他们意愿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帮助。如果一味要求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办,结果不仅为难孩子,也可能因难以如愿而出现家长心理失衡。
(4)尊重考生的应对。考生在应考阶段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有自己的时间管理模式,也有自己对问题解决的应对形式。当家长对孩子的应对方式持有不同见解并打算干预时,应给予启发和商讨。若把孩子看得一无是处,样样事情都得按照父母的应对模式来办,这样会引起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绪和行为对立。
(5)尊重孩子的结果。在孩子迎考的最后阶段,对于每次测试和模拟考试的成绩,家长都应在尊重现实结果的基础上和孩子探讨如何巩固或改进。尤其是当孩子失败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如何合理地看待失败的结果,不要任意推断,把一时的失败推断为最后考试的失败和孩子今后前途的失败。不要以偏概全,把孩子某些方面的不足误认为全面的挫败,造成对孩子整体信心的丧失。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横加指责孩子。指责不仅难以鼓励和激发孩子的内动力,而且会引发家长自己的情绪波动和心境低落。这些都可能构成一种负性循环,成为对孩子持续性压力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