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又是腊梅绽放时节,校园里的腊梅争相吐艳,闻着缕缕淡淡的清香,不由得想起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来。因为在心底里,始终感到“师心如梅”——老师就应该如梅花般谦逊、高洁,富有奉献精神。
闻着清幽淡雅的梅香,从教二十多年来的点滴片断,如电影叠放一般在脑中闪回,最终定格成四个字:“责任”和“良知”。是的,对于学生,我别无他物,有的只是一点浅薄的语文知识和“为人师”的“责任”与“良知”。
这份“责任”和“良知”,驱使我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向35分钟要效益;驱使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我如同写33篇小作文……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最好的表达莫过于躬身教学,把孩子教好,让家长放心。
就拿作文来说吧。作文历来是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重点和难点,说实话,批改学生的作文也成了不少老师头疼的事。为了帮助学生过好写作关,我在作文批改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个学生我都会先面批交谈、再不断地修改点评,几乎每个学生的作文都会经历一稿、二稿、三稿,乃至四稿的修改,在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有时我红笔的批改和他们蓝笔的书写一样多甚至更多。就在对文章不断地打磨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选材独特”,什么是“描写生动”,什么是“精雕细琢”、“锤炼文字”……
当孩子们把修改好的作文誊写上来后,我又毫不吝啬地送上赞美,因为初学写作的学生更应该得到鼓励和肯定——
评价之一:“芝麻开花节节高”,用这句老话来评价你目前的语文学习,特别是写作方面的态势很是确切;
评价之二:阅毕此文,师心大悦,孺子可教,一点即透。
评价之三:文章要有味道,一靠题材,二靠语言。从此文看,你在这方面也下了功夫,文采初现,老师似已听到花骨朵爆开的声音……
评价之四:班中“才女”众多,独缺“才子”,看来,你有望填补空白……
随着学生作文的长进,我又教会他们互改作文,互相点评。因为“授人以鱼”不如 “授人以渔”。而每一次,我都会及时地通报喜讯——
恭喜你,你的点评有很大的进步。看到了同学作文的长处,也指出了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在表达上再生动些的话,一定能得优。加油,老师期待你下一次的点评。
好消息,你这次的点评得优啦!眼光独到,语言趣致,颇有小老师的风范呢。希望你继续努力。
每次拿到作文本,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翻看评语。因为他们在老师的评语里看到了自己的潜力,看到了努力后的收获,也感觉到了欣赏的目光。学生在老师的声声鼓励中,不仅做到了“旁观者清”,而且也意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渐渐地走出了“身在此山中” 的局限。看着孩子们消除了作文的畏难情绪,看评语时快乐自信的模样,我忘记了自己加倍的付出,忘记了几乎每天的晚归,批改的艰辛化为烟云消散。我对自己说,为人师的“责任”与“良知”体现在平常的作业批改中。
“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让我欣慰而骄傲的是,我所教的每届学生的作文,都在年级组里名列前茅,每年都会在各类作文比赛中有所斩获。在07年10月的上海市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上,我班学生又获得了两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五个鼓励奖的佳绩,获奖人数接近全班人数的1/2,在班级里掀起了写好作文的热潮。
抬眼望去,梅花在枝头静静地绽放,又闻到了那清幽淡雅的梅香。是啊,师爱亦如梅香般清雅,在日常小事中,在不经意间散发。
教师,平常人平常事,拥有的也是一颗平常的父母心——谨记为人师的“责任”与“良知”,做好自己的工作,对得起孩子们的那声“老师,您好。”因为,身为教师,始终期待的是这样一种美丽:待到山花烂漫时,“师”在丛中笑。
200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