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小学数学课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小学三年级主题式音乐综合活动初探
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体验成功
尊重学生能力 组织探究活动
“隐性课程”对学生发展影响的研究
少先队体验型小队综合主题活动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动手能力与数学方法、数学知识的联系
《ADHD儿童综合干预》阶段小结

 

小学数学课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高新技术正日益给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带来巨大影响,近几年中小学校园网络的建设、应用和研究,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学校教学的层面看,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整合是一个符合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从数学教学的层面看,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就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要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同时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将“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将“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感到: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的关键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法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统整,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法的整合构建适合知识型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有利于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更利于学生去主动探索、创新。
    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知识型社会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一点粗浅的阐述和论证。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效率。
    人是有理智的,也是有情感的;学习既有理智支配,也受情感、情绪的影响。
    保加利亚G.洛扎诺夫倡导的“暗示教学”学说认为:教学过程要通过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就能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展自我。他并且认为环境是暗示信息的重要而广泛的发源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是要把每个学生看作一个个体,全面发挥个体的学习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现实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动态画面、特写镜头、语音解说、语言提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有效开展并走向深入,最终达到既提高学习效率又学得轻松愉快。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课《线段的初步认识》时,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给学生提供了为动画人物蓝精灵粉刷新居这一新奇有趣的生活情境,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角色,用自己初步掌握的方法来测量房屋的门、窗、烟囱等线段的长度,将测量的信息输入计算机,如结果正确,所测量的这一部分就添上了颜色,而此时的我只是看着、听着、鼓励地微笑着……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人人抢着举手,毫无顾虑地大胆回答,并能够联系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进行学习,在虚拟的教学情境空间自由探索。这里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平台,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投过兴趣的表现形式,我们看到的是很好的教学效果和96%的解题正确率。
    又如:我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式题》时,没有一味地让学生单纯计算,而是根据学生有效注意的时间,在巩固部分设计了活动“我与电脑比眼力”,让每位学生利用电脑开展计算训练,这节课学生个个全神贯注,兴致勃勃,连下课铃响,也不愿离去。因为兴趣只是学习的开端,在兴趣引导下开展的思考、研究和实践活动才是教师更应关注的核心。这样的教学形式,既营造了民主、自由、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锻炼了学生的审题和计算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素养是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也是在知识社会中开展终生学习的基本条件。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几种做法:一部分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习成绩对立起来,开展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地机械训练;另一部分教师在学生还未掌握本学科基础目标时,就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或过分追求拓展性目标;还有部分教师则能在实现本学科或本领域教学目标的此基础上,追求发展性的培养目标,实现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内在统一与协调发展。我认为新时代的教师理应朝着这第三个方向去努力,努力培养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生活实际需要的青年一代。《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并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注重把现代教育技术适时、适度、有效地引进了课堂,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学生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因此对于“闰年是4年一次的,只有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时,这一年才是闰年;而当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又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这一疑难问题,根本无法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从互联网上搜索、下载的信息,通过“科学家的解释”、“年历的传说”、“闰年的由来”等内容,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角度去理解、去分析,记得当时有同学情不自禁地说道:“老师,那2月29日出生的那个小朋友可真是个倒霉蛋,他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又有同学补充到:“那他也是个幸运儿啊!”此时的课堂上呈现出了无限的生机,学生的思维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
    其二、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不应止于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而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并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根据学习需要评价和选用合适的IT工具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利用信息和IT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习目标,获得全面发展。我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如何作出判断、进行取舍,如何合理地将资源重组,也显得非常重要。如:教学“统计”这一单元时,我不仅在课前通过网络收集了许多资料,制成演示文稿、虚拟网站供学生使用,而且在课堂上当学生掌握了手绘条形统计图后,指导学生运用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绘制,并鼓励学生也从网上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作出决策,培养初步的网络搜寻能力。通过类似的网上教学与学生网上冲浪,为学生打开了自主学习的大门,使他们感受到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重要性。
以上例子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正确、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
   睁开眼睛看世界: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可以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教学过程中若能抓住时机,设疑引导,促使学生有疑质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如:我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式题》时,先利用媒体出现一根绳子和一只毽子各自的单价,然后又出现了两组,请学生根据图意思考如何列式计算,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探求新知。学生则可以通过媒体出示图案的先后顺序、不同的颜色提示、以及闪烁等更明确的暗示,来思考、探究。与以往直接教会学生计算步骤相比,根本目的有所不同,这样不仅是教会学生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即“授之以鱼”不如“受之以渔”。学生只有会学才能学会,只有学会才能有更高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便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又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时,我利用多媒体可以交互的优势,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被云遮住的是什么形体?”运用媒体隐退认知过程中对象的非本质属性,凸现对象的本质属性,从而把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当学生考虑不周密,作出片面回答时,只要点击长方体则会出现正方体,只要点击正方体则会出现长方体,这样的习题设计,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考虑问题的周全性。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的广泛应用对社会文化系统和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团结、协作、互助、互进是每个现代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及早培养学生这些良好品格对学校教育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心态,如自私自利:这些学生在家中是小公主、小少爷,养尊处优,缺乏交往也成了主要问题,另一些则是担心帮助别人,影响自己,尤其害怕别人进步,超过自己,因而即使做也较勉强。又如自卑: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自感抬不起头,许多活动不参加,更不敢与成绩好的学生接触。维果茨基认为:课堂教学是在一定制度化的场景中进行的社会互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除认知活动外,教学和学习都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学生也是有丰富情感需求的,针对上述情况,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经常四人一组,六人一组开展各类活动,并有意安排性格内向、信息技术使用熟练的同学担任组长,经常开展比一比“哪组方法多”“哪组点子新”“哪组进步快”等竞赛活动,使每位同学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弱点和不足,从而使自卑者不自卑,自私者也受到教育,感到自己也是渺小的,只有生活在集体中,与集体在一起才能取长补短。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时,我先借助多媒体请学生观看演示,然后让学生围坐在电脑边自由发表意见:讨论长方体六个面的特征。在这样的氛围中,连平日里性格内向,一说话就脸红的小王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举起小手跃跃欲试。又如:根据课改要求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复复考考》的形式进行期末考察,于是在课上我先和同学一起复习,并采用以小组为单位、以遵守规则为前提的“为七彩宝盒涂色”的团体活动,虽然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希望组员做的有快又正确,争取夺宝,但是为了集体荣誉他们仍一个接一个,一个挨一个,次序井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意识得到了培养,并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IT支持下的交流互动(如借助E-mail、BBS)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活动相结合,创设人际交往和人机互动良性互补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有充分的社会交往机会,在真正的人际环境中获得良好的社会发展。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生动形象,音形兼备,为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课外拓展延伸创造了条件,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运用时也必须根据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课程的具体内容、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多样化需求,合理运用,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并构建出新型的教学模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