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徐汇区中小学师生“温馨教室”叙事故事征集(参加校际交流教师)
创建教室温馨环境课题成果奖状
创建教室温馨环境课题结题证明
“心灵温馨沟通”—非班主任网上论坛摘要
“心灵温馨沟通”—科任教师研讨摘要
“温馨教室”创建方案
学校各类帮困申请表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掠影
行为规范检查反馈
行为规范检查安排
行规教育讲话
我校“礼仪教育”汇报材料
示范校奖牌
汇师小学拓展型课程校本方案
周会课讲座内容安排
升旗仪式讲话安排
落实《规范》养成教育 争创行为规范教育示范学校
《小学课内外阅读的主观题教学中所折射的中国传统美德的渗透教育》结题证明
《小学高年级视频和音乐作文教学中“两纲精神”的渗透》结题证明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有机融合》结题证明

 

徐汇区中小学师生“温馨教室”叙事故事征集(参加总支交流教师)

 

讲故事的启示
汇师小学    施萍


    如果有人问我童年最温暖的记忆是什么,我想,在昏黄的灯下,在冬日的夜里,母亲一边做针线活,一边娓娓道来讲述故事的情景应该是我记忆中最生动最温情的画面。今天在“温馨教室”的建设中,我将这种古老的教育方法发扬光大,使它重新焕发的动人的魅力。
    去年九月,我班新来一位女生小慧,她父母离异,跟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陌生的环境加上女孩的早熟与敏感使得她孤单离群,郁郁寡欢。于是,体锻课上我给学生们讲了个故事,名叫《我有友情要出租》。这是一个幽默的略带伤感的动人故事,听完故事,好多女生眼里闪着泪光,郭彦蕾说,她好想跑进故事里去做大猩猩的朋友。话音刚落,全班附和。我因势利导:我们班里也有很多人渴望跟你做朋友呢!他(她)就坐在你的前后左右,快找找,朝他(她)笑一笑,然后拉起手,跟我下楼游戏去!人群中我看到小慧被两个女生牵着手,这节课她玩得特别高兴!
    一个小小的故事,让小慧摆脱了孤独,找到了朋友。渐渐地,在大伙的关心帮助下她变开朗了,学习也勤奋了。后来还被同学推选为小队长。一个深秋的傍晚,年近古稀的小慧奶奶站在校门口等了我半个多时辰,为的是要跟我说声谢谢。夕阳下,老人家单薄佝偻的身子,风中拂动的灰白头发和充满信任企盼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搀着她的胳膊,我仿佛搀着自己未来的职业岁月,沉重而温暖。各位老师,何谓“温馨教室”?所有精辟高深的表述此时都显得苍白无力,空洞乏味。面对各不相同的教育对象以及他们身后各不相同的家庭,教育其实朴素得犹如1+1=2一样。那就是要让千千万万个小慧如同山野的草木享受阳光雨露,自由而快乐,干净而透明;就是要让千千万万个小慧奶奶看到希望,感到欣慰,从此不再忧虑。这才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偏离了这一点,纵然将教室布置得再温馨,终究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承载教育之重。
    于漪老师在她的《岁月如歌》中说:“爱心使教师变得聪明。”我说,思考使教师变得大气,上下求索使教师变得更有境界。诚然,讲故事也只是一种策略,重要的是它背后蕴涵的对教育的理解。当我们充分关注每个教育对象的生命状态,本着对每个鲜活生命负责的态度,一定会找到最适合的方法,一定会营造出更有底蕴与内涵的“温馨教室”,一定会使汇师的教育奏出高山流水之声,空灵和谐,荡气回肠。

 

爱能融“冰”
汇师小学  俞薇薇

    “温馨”一词,不知为什么,读来就会让人感觉有一种温暖,细细想来,这种温暖来源于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在一个班级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如果都能浸润着一份爱,那么,温暖就会油然而生,这种温暖的力量甚至会让一块“寒冰”融化。
    就读于我班的小罗,性格非常内向、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在学习上,特别是在语言表达上,不开口说话,一句简单的话,她要想很久才能表达出来,甚至只哭。她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块寒冰。
    那她到底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呢?前去家访后,心中的疑团才得以揭开:其父母是在日经商的,所以在家里除了外婆,她几乎是一个人独处,而父母只是放假匆匆地来两天,就匆匆地走了。放学回家后,她就独自呆在家里,和自己的洋娃娃玩玩,并没有太多的乐趣。
    心急的我回来之后就通过越洋电话,找到了她的妈妈,把我对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的种种担忧如实地与她沟通。长达两个小时的通话后,我们达成共识,她妈妈表示做到:在未安排好那里的工作前,先通过电话与女儿沟通,问一问她学校里的事,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而我,也会一星期与她妈妈通一次电话,详细告知孩子的学习情况,交往情况等等。放寒暑假时,妈妈答应把她接到日本玩玩,以弥补孩子的孤独。
    一天早晨,小罗背着书包竟然蹦蹦跳跳的进了班级,“咦,怎么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们的由希有什么高兴的事啊?”我故意装着不知道,问起了她,“我妈妈打电话给我了,还说我考试考得好,会带我去日本玩呢。”“噢,怎么样,带我一起去?”“那我要去问问妈妈。”“老师和你开玩笑呢,原来妈妈打来了电话呀,让我们由希像中了彩票一样高兴呢。”我一边说,一边暗暗欣喜,和妈妈的及时沟通果然奏效,看来孩子是很需要母爱的,哪怕是一个电话所传递的关心和问候。
    由于母亲不在身边,生活上,我就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心。只要卫生员告诉我:“俞老师,她今天手指甲很长。”“不要紧,来”我会把她叫到身边,认真地帮她剪干净。有时她手帕没带,我马上会拿出一块干净的塞在她口袋里,笑着说:“下次别忘了。”中午,她吃饭吃得少,我就在下午给她吃几块饼干。天冷了,我会把她冻红的小手放在自己手心里搓搓,心疼地说上一句:“可不能让她生冻疮噢”。生活上,我悉心的照料让她感觉到了老师的亲切,她原本冷漠的脸上多了些许微笑。
    小罗比较内向,平时挺少参与到孩子们中间活动。多一些非正式场合,多一些轻松的话题,这“两多”是我慢慢鼓励着她更好地融入集体,交往伙伴,从中获得快乐的宗旨:课间,我会给她多做些小朋友们感兴趣的脑筋急转弯,猜迷语,让她在游戏中快乐地表达;中午午休时,带着她在校园里散步,和她聊聊天;活动课上,会邀请她和其他女生一起做游戏。或许,这些举动看起来很无意,但正是这种“无意而无痕”的教育让我们之间多了一份亲密与对彼此的信任。
    面对着这样一个孩子,我知道“鼓励”也是一大法宝。在上课时,她不举手,但我特意把一些朗读的机会送给她,虽然她的声音很轻,读得也很一般,我也总是毫不吝啬地把赞美送给他,懂事的同学们也会一致地送上掌声。有时,她读到一半,停住了,同学们掌声响起来后,也许是这份热情促动了她,她还会断断续续地把她读完,当时,我和班上的同学真为她的进步而高兴。
小罗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次竟然获得了“小机灵杯”三等奖,我第一时间和她妈妈打了电话,报告了这一喜讯。为鼓励她的进步,在每月一次的中队干事竞选时,我又提名她为候选人,同学们一致同意,她从“人人为我”转变为“我为人人。”的角色,有一次还与另一位中队长合作主持了十分钟队会,和大家分享她读书的心得。
    经过近一学期的努力,我发现她比以前开朗多了:从早晨到校,一个微笑到一声“俞老师,早上好。”上课时,发现她有时会把小手举起来,回答问题。与同龄伙伴交住,在和伙伴游戏中,她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这使得她给人的感觉已不再是一块“寒冰”了,“寒冰”已被老师和同学的爱所融化,她这朵娇嫩的花朵正慢慢地在百花园中绽放。
    这就是我们班小罗的故事,边回忆着边叙述着,心中也一起感动着。是的,人间需要真情,师生之间同样需要真爱,只要心系学生,情暖学生,师生之间的“温馨、温情、温暖”一定会让班级奏出“和谐”之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