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一个半世纪前问世于欧洲的世博会,已被视为是展示经济和社会成就、展示综合国力的舞台。今天,逐渐富强起来的中国已成为国际展览局的成员国,中国人民渴望在世博会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上溯到公元1851年,在欧洲的泰晤士河畔,出现了一座令人炫目的水晶宫——当时的英国人耗用了4500吨钢材、30万块玻璃,在伦敦海德公园建成一座晶莹剔透的建筑物。当年5月1日,英国在水晶宫里举办了第一届世博会,当时有十多个国家赴会,展出了汽车发动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一批新产品,拉开了博览会的序幕。 此后,在法国的巴黎、在美国的旧金山、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日本的大阪、在德国的汉诺威……都留下了世博会的精彩之笔。贝尔电话、科利斯蒸汽机、爱迪生电灯、莱特飞机等一大批凝聚着人类科技创新的“智慧结晶”,都曾在历届世博会上大出风头。由此,有着150多年历史的世博会一直被视为聚天下精华为一堂的“综合性博览会”。 对于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世博会,中国人并非是一片空白。钩沉史海,人们发现:早在1851年,原籍广东的上海商人徐德琼就出现在第一届世博会上,并以他经营的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夺得了金奖、银奖。1867年,王韬远涉重洋,参加了当时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博会,目睹着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新发明,他不禁惊叹:世界博览会好比一场赛奇会、炫奇会,真令人大开眼界! 作为泱泱大国,中国不能徘徊于世界博览会大门之外。1876年,当时的清朝政府第一次派出代表团参加了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博会。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中国美酒令洋人陶醉——贵州茅台酒、烟台张裕葡萄酒双双获奖,茅台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张裕葡萄酒从此被更名为“金奖白兰地”! 一个多世纪以后,驶入了改革 开放快车道的中国,再次成为世界博览会上的明星。1982年,中国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诺克维斯克世博会,并在以后举行的十多次各类世博会上崭露头角。一个开放中的中国、一个发展中的中国,给全世界留下了崭新的印象——中国就像一艘劈波斩浪的巨轮拉响汽笛、开足马力,在不断发展的航道上加速向前!1993年,国际展览局接纳中国为第46个成员国,因为世界博览业不能缺少中国这样一个持续发展中的大国,同样中国更需要在世界经济、文化和科技舞台上长袖善舞。 1997年春天,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记者联袂出访比利时,在首都布鲁塞尔市一个巨大的原子结构模型塔前拍照留念,这个模型塔是1958年在此举行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在按动快门的一刹那,来自黄浦江畔的中国记者脑海里不禁闪现问号:世博会何时能在中国举行、由上海承办?这一问号一直萦绕在上海记者的心头。因为举办世博会,既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象征,又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体现。 雄踞世界东方的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将申办世博会视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引擎”。中国不仅有能力申办世博会,而且有条件使世博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杠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