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叔叔,您看这个帆布袋上的纹样,是从京剧《穆桂英挂帅》戏服上的云纹改的!” 9月的第四周,徐汇区消防站里,汇师小学四年级的京剧作品设计者兼推介官们举着自己设计的文创作品,兴致勃勃地讲解着。消防员们接过印着脸谱、绘着京剧角色的帆布袋,连连称赞:“把京剧画在日常用品上,既好看又能学知识,太有创意了!”与此同时,望德幼儿园的大舞台上,光启小学的三1班教室内,送给小推介官们的掌声、赞叹声响成一片,而这收获满满好评的文创推广,背后是一段精彩的京剧项目化学习旅程。
时光的分针拨回到9月的第一周——项目启动的入项课,四年级的老师们依托学校 “京剧文化与传播”活动,用动画短片、经典唱段开启了同学们的京剧探索之旅。从生旦净丑的脸谱寓意,到水袖、靠旗等服饰特色,同学们听得目不转睛,纷纷举手提问:“能不能让京剧里的角色‘住’进我们的书包、笔盒里呀?”就这样,“校园文创设计师” 的身份在大家心中扎下了根。
随后的美术、语文等课堂上,小组合作的创作热潮悄然掀起。有的小组围坐在一起,对着《霸王别姬》的剧照提炼脸谱色彩;有的拿着放大镜观察戏服纹样,记录下鸾鸟、宝相花等元素;还有的小组争论不休,最终确定将《大闹天宫》的场景画在笔记本、书签上。确定方案后,同学们化身小画家,铅笔打底、彩笔上色,遇到不满意的地方就擦掉重画,直到作品呈现出最佳效果。
9月的快乐活动日时光里,教室变成了文创展厅。同学们举着组内设计的京剧作品,站上讲台自信地介绍着作品的创意,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大家讲述背后的京剧故事。同学们纷纷将大拇指送给心仪的作品。而获奖的同学们眼里也满是自豪,大家更加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够印在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上,能够带着作品走出校园、推广京剧文化。于是,就有了走进共建单位,进行京剧文化推广的那一幕。
从入项课的好奇萌芽,到课堂上的创意碰撞,再到活动日的作品绽放,直至共建单位里的好评不断,汇师小学四年级的京剧项目化学习,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生活,也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与自信。
撰稿:郭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