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操场上,小朋友们身着校服,起手转身间勾勒出流动的京韵画卷。他们眼神专注,指尖含劲。这不是普通的课间操,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专属于汇师小学的“京韵操”。
“如何将这一京韵传统文化延续到家庭?”一石激起千层浪“可以用上体育老师叫口令的方式教长辈掌握京韵操的动作。”“可以配上唱游课上学的童谣,边唱边教。”“我们还可以通过简笔画把动作分解开来,这样方便家长看。”孩子们的七嘴八舌俨然已是小小教官的样子。于是一段链接温暖的“京韵操里的亲情时光”拉开了序幕。
“划圈追白云,转腕不晃身……”在唱游课的童谣声里,小朋友熟悉了京韵操的动作口令。手如山间流云,亮相若明月出云,步伐似踏浪而行,在体育课上,孩子们细细打磨每个动作。对他们而言,这不只是在学习一套操,更是在用身体阅读京剧这本厚重的文化典籍。
教室里,欢声笑语,同学们互为师生,互相教学“京韵操”。角色转换间传承着京韵之美。大家努力练习,期待能把“京韵操”顺利教给自己的家人。互相教学中,京韵的种子悄然生根,传统文化的脉络在心中悄然延展。
“京韵操”教学终于开始了,客厅变成舞台,家人成为学员,孩子们化身最耐心的小教练。爷爷奶奶试着跟上节奏,爸爸妈妈模仿着动作,“小老师”们教得一丝不苟,“大学生”们学得津津有味。在这一教一学间,京韵操的音乐在万家灯火中轻轻流淌。
家人们纷纷感慨:“教得可认真了呢”“不只是学会了做操,更是看到了孩子的成长。”
京韵流转,情深意长。在这段特殊的亲情时光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爱的延续。当京剧韵味遇上亲子温情,便成就了这个秋天最动人的风景。
撰稿:朱 迪 姚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