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区一、三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在我校大礼堂召开。本次活动由教研员顾亚龙老师主持。 首先,我校王霏老师执教了一年级的《百数表》一课。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行与列之间数的关系,引导孩子初步发现百数表中数字排列的规律。精心设计的表格既便于观察又给予了学生填写的空间,将静态的规律赋予了动态的处理。随后利用规律总结出了根据一个中心数,填写其上、下、左、右四个数的方法。考虑到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王老师在练习环节中设计了一系列适合低年段学生的练习,如寻找小动物住在哪个数宝宝家里,用十字形卡片来找四周的数字,猜猜门后面住着几……最后在此基础上寻找两条斜行上数字的规律。整节课围绕着“百数表”这个模具展开,一系列规律的探索与发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其次,由顾蓉婷老师执教三年级的《放苹果》一课。顾老师在课前用一个数学小魔术——猜扑克牌的花色,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经过两次“放苹果”的游戏,同学们发现了“把(n+1)个苹果放入n个抽屉,至少有一个抽屉的苹果不止一个”的规律。之后顾老师展示了学生课前“抢椅子”游戏的画面,引导学生发现“放苹果”与“抢椅子”之间的共同点,即可以把“同学”看作“苹果”,把“椅子”看作“抽屉”。“鸽子分巢”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了抽屉原理的由来。“掷骰子”游戏让学生再次将“次数”抽象为“苹果”,“点数”抽象为“抽屉”。最后,让学生用本课所学知识来揭秘课前的魔术。这些游戏串起了一条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应用规律的主线,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顾亚龙老师以这两节研究课为例,作了题为“让题组模块说话”的讲话。“题组模块”是指在题型结构、数量关系或解题方法上有着内在联系的几道题所组成的一个题组。百数表中行与行、列与列之间的规律和《放苹果》一课中4个苹果放入3个抽屉的有序列表式放法都是一个个“题组”。顾老师指出,这些“题组”使得规律格式化、显性化、可视化,是学生对数学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有效阶梯,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简约化、集成化、模块化,不仅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还能“举三反一”。除此以外,顾老师还以《放苹果》一课中的“研学单”为例,对“一课三单”模式的教学作了推广。他强调“研学单”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行为的针对性、精准性,容易让课堂进入高阶思维,希望与会的老师也能有所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