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他笑了
多给些鼓励,多给些成功的机会
化解小事
与心灵直接对话
适度关爱、讲究方法
慧眼
对学生的无意过失要有意教育
成功的实质就是不怕失败
我当副班主任
尊重和引导
追求完美 但不苛求完美
愉快周记
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摇篮

 

老师,我想回广东

他们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 他们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我才不愿和他们交朋友呢!"
    小昕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并不像大多数犯了错误的小朋友那样拘谨,她大大咧咧地进门来,我随手拉了张椅子,她就坐了下来 。没等我开口询问她的情况,她倒先开了口。
    "我周围的同学实在不怎么样 ,我才不愿意和这些人交朋友呢!他们用上海话骂我,以为我 听不懂,其实我都能听懂,只是不会说而已。他们骂人的话很难听。我也骂,比他们骂得更厉害,谁让他们老骂我,欺负一个外地人。他们还恶人先告状,哼------"便说边还用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瞅着我,双手还插在口袋里。
    我微笑着看着它她的表现,等待她切入正题。
    终于小忻昕说出了自己的困扰,她上学期从广东转来后被安排坐在小A旁边。周围有同学小B和小C 。照理说,小朋友都是极热情的,非常友善,也非常喜欢交新朋友,真所谓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成老朋友。可是事实却没有这样简单。小昕就是感到融入不了新环境,同学关系不怎么样。举个例子来说吧,同桌小A是个没头脑的小男孩,平时不求上进,窝窝囊囊,整日有空,手里就捧着本《名侦探柯男》不肯放手。小昕不愿和这样的同学交朋友。而后面的小B倒是个聪明人,不过却自负得可以,办事常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别人的批评,有时难免和小昕有摩檫。小C平时不声不想,到关键时刻老是依附小A和小B 。故小昕觉得她没出息。
    "但你愿不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呢?"我插了一句话。
    "谁要,我才不要呢!"她想了想又补充说道:"不过,没有朋友也不好-----",原来,小昕还是愿意和他们交往的,没有人希望自己没有朋友。
我想回广东
    我让小昕先谈谈自己,小昕犹豫了一会儿就开始滔滔不绝起来。
    原来小昕的父母原先都在广东开厂,是当地有名的小老板,家里有楼房,轿车,家庭条件较好而小昕是班级中的中队长,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深受同学们以及邻居的喜爱,可是父母由于业务发展需要,把工作中心转到上海,同时把家也搬到上海, 所以小昕只能与邻居和小伙伴依依惜别,来到了陌生的大上海, 为了让女儿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千方百计把她送到我们学校上学,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上海话也听不懂,住在父母买的高级公寓里,连邻居也不认识,又因为父母业务忙,生意好,忙得无暇顾及她的感受。下课后,同学们讲什么,她不明白,她问一次二次,小B,小A跟她细心解释,时间长了,觉得小昕太烦人了,就讲她"你怎么这么烦!烦死了!"小昕从同学们语调中感觉在骂她,感到很委屈,心想:自己又没有做错什么?只是问问同学们讲些什么?请他们讲得慢些而已,于是也就用广东话骂开了。同学们不服气,有的不理睬,有的跑来告诉老师:"小昕用广东话骂人!她太凶了!"一会儿,又有同学跑来告状说:"老师,不好了,小昕实在太蛮了,她在教室里打小B,快去!我们拉也拉不开------"
    于是,我立刻成了消防队员,赶紧跑道教失去灭火,我把她请进办公室,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凭直觉,我就感到小昕是个懂事的小姑娘。你瞧,胖胖的身材,高高的颧骨,大大的眼睛,头上扎着两只可爱的羊角辫,还有两只漂亮的小动物发夹。它的眼神很清亮,表明她很聪明。
小昕感到周围小B,小A,小C都不愿意与她交朋友,嫌她粗鲁,讲她骂人,把她排斥在小团体之外。所以她跑来告诉我"他们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她们。"    
     她觉得到上海来没意思,还是在广东时快乐,她有许多朋
友,而且小朋友也愿意听她的话,她是小团体中等领导者,她曾写信回去给她的好朋友,但好朋友不理解她.她也曾把想回家乡的想法告诉父母,可他们却笑着说:"傻孩子,哪有人到了上海想回去的?"父母显然没有的想法,不理解小昕的苦闷.她渴望朋友,不过与周围的小B,小A,小C交往,又有些不削高兴,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已经过去了.我让小昕回去想想,应该如何适应新环境,并让她周四下午晚托班时来谈谈.小昕一口答应了.    
    小昕走后,我便开始思考如何帮助她.应该说,小昕的表现是典型的"新生活适应不良综合症"具体说:她现在已经跨入了个人成长的"新世纪"可对已经过区的"旧世纪"仍依依不舍.她对于生活的种种挑战,不是想方设法去加以适应,而是缩在一旁,惊恐地去指责它们,怨天由人。她对于父母安排来上海,来我们学校读书,由于语言因素难以与同学沟通,感到困惑.她想交新朋友,可新朋友不接受她,面对这一切,她感到茫然,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只能以骂人来舒缓心中的不快,发泄自己的不满.
    她习惯了做小团体中的领导者,而不喜欢被人指挥,甚至丢到一边,不去理睬.
    因为她来自广东,普通话不标准,有时上课老师请她读课文,她的语调有点怪,同学们都在私下里取笑她,也可能由于教材不同,教育水平等高低,虽然以前是班级中的尖子,是老师心中的优秀学生,可是在我们学校经过几次测验后,她的成绩却在中下等,故心里很急,希望能考到好分数,赢得新同学得尊重,可她越急越在意自己的分数,就是考不好,她有些自抱自弃了.她认定周围的同学都在嫌弃她,鄙视她,不把她当自己人,虽然她内心非常想跟同学交朋友,可是表现出凶的样子却使周围人无法接近她,帮助她.
    从第三者角度出发,我还是发觉小昕提出的问题,至少一办出在自己身上,深思熟虑后,我决定在下一次询谈时,给小昕一面境子,让她有机会"照一照"自己.
行动步骤一
    针对小昕的心态,我采取两个咨询步骤:
    首先,帮助小昕宣泄出不良情绪,调整她的心态,使她能重新认识自己,能积极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
    小昕已经陷入了自卑的沼泽中,过于夸大了自己精神
痛苦的程度,看不到自己在新环境中的生存价值,因此,我要做的事情,就是促使小昕宣泄出内心的痛苦,并尽量理解她.具体的说,我在谈话中承认小昕遇到的困难,听她发泄对新生活的不满,同时对此表示十分理解.
"小昕,你真不容易,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苦闷心情,,如果我同样处在你的处境我一定也会不满的."这是我的由衷之言.
我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在念小学二年级时,由于搬家,妈妈把我从郊区的学校转到了市区小学读书,刚开始时,我交了一个好朋友,我们住在一条弄堂里,每天一起上下学,一起做游戏,相处得非常愉快.也许由于我适应了新环境,我的学习成绩比她好,老师多次表扬我,且要她向我学习,她有些不高兴了.或许出于妒忌的原因,她开始不理睬我,甚至还发动其他同学联合起来不理我,把我孤立开来.我也很孤独,也非常不满,甚至想让妈把我转回原来的学校去.
    小昕,对我的这段经历非常感兴趣,全神贯注地听着,还问了许多问题.
    渐渐地,她的眉头不那么紧锁了,脸上开始露出甜甜的笑容……
    在这里我运用了自我披露的方法,为的是缩短我与小昕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她对我的信任感,此外我也没有摆出一副老师的样子,居高临下地去教育她,与同学要搞好关系.
    相反,我让小新觉得我们之间是平等等,有默契的,使她认识到自己遇到的只是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而已,没必要大惊小怪,相信自己能正确处理好.
行动步骤二: 照照境子
    过了几天,小新依约而来,坐定之后,我递给她一张白纸和一支钢笔."请你想一想,在你周围,你认为谁最不能让认接受和喜欢?"我说.
"恐怕要算是小B这样的认了"她回答.
    "那么,请你在纸上写下他的优点和缺点.优点与缺点分别写,有一条写一条."
    等她完成以后,我又让她如法炮制,在另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优缺点.用了30分钟,小昕把两张纸交给我.
    我飞快递看了一眼,果然不出所料,但我不露声色,让她仔细地将两张纸上等内容作一下对照."是不是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出?"我暗示她.
    小昕是个聪明人,在我的提示下,她马上看出了其中的蹊跷:从本质上看,小昕和小B是同一类型人,只是在写优点和缺点时,小昕把某一种个性用了两种色彩灯语汇来描述,比如她认为小B是一个自负自傲的人,而自己则是自尊自信的人;小B是以我为中心,有些自私自利,而小昕自己则是独立性强,办事有主见和原则;凡此种种,主见写的优点,到了别人那里就成了缺点和不足.看着,看着,小昕不由脸红了起来.
    为了使小昕不过于尴尬,我顺势向她解释认得自我防御机制中等投射作用.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而这种心理作用正相反,把自己的不足投射到别人身上,对别人的缺点很敏感,看得真真切切,而对自己的不足却很迟钝无知."察人可以知己,察己可以知人."自己和别人有时就像照镜子,可以互相参照,引起反省,为了便于她理解,我还讲了唐朝宰相魏征上书唐太宗李世民,力谏以人为镜的故事.
    明白了这层意思之后,小昕再也没有提小B的事,而是很谦虚地在以后的一次一次咨询中讨教如何改变自己的缺点,培养自己正确对待事务的方法.我则根据小昕的实际情况,启发她的认知模式,向更好的方向改善,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为训练作业让她完成,以巩固谈话效果.
    一个月后,小昕高兴地蹦入办公室,说:"老师,老师,我现在和小B已经成为好朋友啦!"
    的确,经过我一系列的帮助,以及她的自身努力,小昕已经融入到新集体中来了.我为她感到高兴,同时也为自己的"镜子疗法"的成功感到高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