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教师学习读后感(1)
教师育德能力的培养
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申报工作汇报材料
汇师小学2008—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教师学习读后感(2)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张圆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令我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仿佛都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细心栽培着祖国的花朵,同时也为我——作为一名刚踏入工作岗位,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信心又充满了困惑时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为人、为师的道理。这本书总共有六辑,而让我印象最深的却始终是第一辑: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做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里面讲解了李镇西老师作为班主任的幸福,他觉得对学生要拥有一颗爱心,还要有童心;责任心。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的人格魅力,还要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即思想家。还要是用心灵赢得心灵的心理学家。在这里,让我再一次想到了在师范院校里,钱源伟教师的一句话:做教师,就是要将关爱的阳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而要能做到这一句话却并非容易,我想这一缕关爱的阳光就包括了李镇西老师所讲的爱心,童心和责任心。
    首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李老师在这里做得很好,他从还没有认识学生的时候就给班上的学生写了一封欢迎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期待这个未来班,以及这个未来班的老师。然后是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更是建立在了崇高的师德基础上,它不需要我们故作尊严,更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换取而来,相反,以言立教、以身立教,通过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水平,以自己高尚的人格行为影响和感召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意志,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爱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其次是作为一名老师要能很好的和学生交流,要和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李老师这本书里告诉我要用心灵赢得心灵。这也就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一颗童心。书中曾这样解释:童心,意味着纯朴、真诚、自然、率直,而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可见,童心并非要我们教师变得有多幼稚,却只是一种换位思考的工具,让我们和学生们站在同一高度,仰望天空,发现他们眼里的世界。
    最后,我们常说的责任心,当然是指对学生要有负责的精神。而书中要求我们的并不是做孩子的保姆,更是一个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理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老师在和老师不在一个样,都能为班级争光。因此,责任心既是指教师在日常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教育的责任面向的不是个体、不是局部、而是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我们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即使对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是一种教师的责任,更是真正做到了将关爱的阳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爱心、童心、责任心,当我们具备了这三个教师的基本素养,我想此时我们将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去感受其中的幸福。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施辉
    暑假中,我认真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所著作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得以与李镇西老师进行心灵的对话,真是如春风拂面,惬意非常。
    李镇西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在教育这个领域辛勤耕耘,积极探索,大胆改革,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善于思考,不人云亦云。勤于笔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学生成长便成了享受,他教书也是享受;他把自己的感受真诚地写出来,读者读起来是享受,我相信他写书也是享受。把教学当作享受,同时让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老师,是好老师。  “做最好的班主任 ”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也许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班主任” 是强调 “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李老师说教育学生的过程,关键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记 得斯宾塞也曾说过:“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在阅读整本著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李老师他做得很好,完全做到了。我常常以李老师的事例作为自己的明镜,鞭策自己。 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即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的能力。个体生命在发展过程中,首先是从他人对自己的行为评价和分析中,或者在把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中逐渐学会应从哪些方面去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制能力还是比较差,自我管理能力正在起步阶段,因而必须要为学生确立目标,以后再逐渐成为主体能独立提出的目标。本学期我们五年级的教室从五楼搬到了底楼,底楼是我们全校师生到各自教室的必经之地。我就对学生说,我们所在的教室、我们的活动场所是全校的灯塔,你们一定要让你们的灯塔发出亮光来,照亮小弟弟小妹妹前进的道路。我给他们树立了目标之后,又给予他们鞭策、鼓励,到第二个星期时,我们班在行为规范的评比中,一下子获得了三面流动红旗。学生已经把我对他们的要求内化为自己教育自己的行为了,这样看来目标的确定是自我教育由意识趋向行动的转折点。面对 “素质教育”,我们班主任的责任更为重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更为紧迫。在校期间,我会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只有让学生在校做一个自觉的学生,回家后才有可能成为 一个自觉的好孩子。
    班主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的角色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个角色成功了,那么我想离作最好的班主任的路,也将是不远了。李镇西老师提出的“作最好的班主任”就是指我们应当追逐自己设定的目标,快乐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班主任和班主任专业化,是班主任自我发展的目标,也是班主任自我持续努力的过程。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我想这也是我永远的追求。


                “班主任”——最响亮的称号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高虹
    暑假里,我有幸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它并非用理论阐述、理论论证的方式告诉人们怎样做班主任,而主要是通过记述自己如何做班主任的教育故事来说明问题。对于想做好班主任、想成为一个好班主任的我来说,这本书给了我正确的指引。
    首先,我感动于李镇西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执着与热爱。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老师爱学生、爱教育事业。他以融入学生当中为快乐,他以从事教育劳动为幸福。当他做着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他的内在积极性便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的心理潜能便被激发出来。他的教育才能便很好地发挥出来。而当他的工作取得成就以后,当他得到学生们的爱戴以后,他享受着学生们给予的关爱,体验着教育劳动的幸福,并从中受到莫大的鼓舞,而这些又激励着他更进一步发挥他的智慧。李镇西老师做了多少年的班主任都没有做够,似乎对做班主任有“瘾”。当他到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任副校长,一去就对校长说:“请给我一个班,让我做班主任。”于是他做副校长的同时,还担任班主任。现在他在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做校长了,还担任了三个班的副班主任。对他来说,即使做个副的也好。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爱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试想一下:全国的校长当中(包括副校长)有几个是做了行政工作后,还主动要求当班主任,又是甚至是三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恐怕只有这“东魏西李”! 用他自己的话来解释:不当班主任心里不踏实啊,不回到学校工作自己不舒服啊!当我们被班主任工作的繁琐复杂搞得焦头烂额、巴望着早一点摆脱的时候,李镇西老师却能乐此不疲,几十年如一日,沉醉在班主任工作中,正是他的这份执着与热爱深深感动了我,使我自愧不如。
    其次,李老师精湛的教育才华也让我深深折服。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以至于不少朋友善意地和他开玩笑,说他“言必称苏霍姆林斯基”,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狂热信徒”,而他也从来都毫不讳言自己立志做苏霍姆林斯基在中国的忠实追随者。正是苏霍姆林斯基,使李老师开始意识到应把自己的学生当做富有个性的“人”,而不是考试的机器、分数的符号,并且将发展学生的个性同自己工作的乐趣联系在一起;正是苏霍姆林斯基,让他意识到了自己身边的教育弊端;正是苏霍姆林斯基,向他指出了教师本人素质的重要性;正是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他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
    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也正是这些阅读和积累,使他能从容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 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 就让班主任成为自己最响亮的称呼吧。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韩靖
    暑期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著的《做最后的班主任》。感触特别深,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读后不能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李老师用他自己与学生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教育故事为班级管理工作传递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他那精辟的理论分析,那份当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让我顿悟,让我触动,让我如沐春风。“我要让我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幸运感。让他们感到,在李老师班上的日子,是自己生命中最值得骄傲,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正是本着这样的目标,李老师才会努力地去做到最好。李老师以融入学生当中为快乐,以从事教育事业为幸福。我想,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读着李老师的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更让我深刻地理解了教育是爱的事业。爱学生,就是把欣赏与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就是与学生真诚相对,善于做一个倾听者。爱学生,就是宽容、民主、平等、责任。爱学生,就是以心灵赢得心灵。爱学生,就是用童心报答童心。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更值得我学习。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 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品学兼优的学生固然可爱,但后进生更需要关心。因为“不可爱的孩子,才是你最需要的爱”、“他们就像搁浅的‘冰川’需要温暖,需要阳光,需要融化。”、“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特殊群体,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他们应有的位置,给他们更多的关怀,把更多的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李老师就是这样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与之相比,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所以不能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小万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转化小万同学的案例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他把对体现教育的爱、执着、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把它们一点一滴地记载了下来。由此可见,实践、思考并记录是成长的秘诀,是成长的关键。我也要争取从每天的平凡小事做起,在实践中思考,在记录中反思.
    读李镇西老师的文章,让我久久地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


                     爱让心灵更靠近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金颖
    读着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一教育专著, 犹如一阵清凉的风吹进心中,书中的许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之前对于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总感觉有很多的欠缺,却不知道如何去弥补。而这本书则仿佛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点燃了一盏明灯,使我对走出“教育误区”有了更多的信心。
    书中谈到的内容都是作者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文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其中流露出的对班主任工作的那份执著,对关爱学生的那份坚持都让我深深感动。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要有“博大的胸襟”要“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而李老师也的的确确把教育事业当成了他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他自己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在他和学生之间,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代沟”,只看见融洽、平等和无拘无束。
    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要学会尊重,懂得聆听。
一、尊重学生         
      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古人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班主任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热爱你这位老师,才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才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关心了解学生
    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不应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学生生病,轻轻关心几句,为他送上一杯暖暖的开水,学生是不会忘记你的。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爱,我想没有的比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
    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还要深入了解,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要细致观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接触到学生情感的“点子”上,这种接触点就好像是“心窍”,是个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师传授爱的门路。借助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去了解、接近和吸引学生,在平等、和谐中了解学生,获得与学生的共同语言,这是沟通和传递情感的渠道。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往往是通向他们心灵的“捷径”,老师“投其所好”也是爱学生的一种方法。教师要教育学生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要经常深入班级,走访家庭,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子”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面向大多数学生
    教师生活在学生中间,深知学生需要教师的关怀与爱护。而喜欢得到这种师爱的并非是一个或几个孩子,而是所教的全部学生。但教师只有一个,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这就必须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关心使学生感到温暖,相互影响、帮助、扩大和深化师爱的作用。做最好的教师,爱不是偏爱,要无选择地、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学生。做最好的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对优秀学生偏爱,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教师对优秀生要严格要求,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十几年的教育经验使我懂得,教师爱学生,不是一个纯粹主观的过程,如果学生从来不向他们信任、爱戴的老师敞开心扉,学生的心灵之门打不开,那么教育就无法进行。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学生向他的老师敞开心扉,是一个彼此促进思想和感情高尚起来的过程。学生只有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灵窗口,才能让班主任更清楚地了解他们奇妙的世界,沟通心灵,教育工作必然会事半功倍的。
    爱,是启动班主任自身内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道路;爱,是创设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热爱学生,理解、尊重、关注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学生的心灵。而学生的心也一定会融化在师爱中,从而愉快地接受教育,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
    只有拥有学生深深的爱,我们才会努力想去“做最好的班主任”。才会不断努力想去超越自己。那就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从每天班中最平凡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慢慢教会学生爱的能力,从中感受教育的美丽吧!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钱萍
    在这个暑假里,我拜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著作,读完之后我的感触特别深。虽然我也是一名班主任老师,但是和李老师相比相去甚远。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的老师,要想走向成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踏实,也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这本书里我知道了该如何的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首先,我们做为班主任应该感到幸福.然而,在现实生活和教学中,由于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琐事,许多老师都身心疲惫,还哪来的教育幸福感?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当班主任,更何况年纪大的老师!而李镇西校长说:"只有你是优秀的班主任,你然后才是优秀的教师.而只有优秀的班主任才会享受教育的幸福."是呀,当李老师要远行的时候,他的学生会追着火车跑,会为他写着思念的诗;当他嗓子哑了,会有学生为他悄悄送上一包金嗓子喉片,这是何等的幸福!
    其次,做为班主任,一定要有一颗童心.童心是一个人爱心和善良的体现.一个教师如果有一颗未泯的童心,他(她)就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会理解体谅学生的种种不可理喻的行为,会成为学生的朋友.因为学生毕竟是孩子,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好奇,因此难免会做出一些幼稚可笑的事儿.做为班主任,有时不妨也和他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如带他们出去烤番薯,感受田园的乐趣;和他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体验冬天的快乐......童心会让我们更年轻更有活力.拥有童心,你就拥有永远的青春!
    再次,做为班主任,要不断地学习和写作.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只有不断地学习,你才会不断地丰盈自己,才会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不断更新自我.今天不学习,就意味着你在退步.而在科学日益发达的新时代,知识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学习,你才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写作是一个教师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反思.李老师说,有些人当了一辈子的班主任,方法千篇一律,就只当了一天的班主任,而有些会思考的班主任,他们虽然只做了很短的班主任,却好象做了一辈子的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摸索,不断反思,才会把工作做得更好,才会是学生心目中理想的班主任.
    在这本书里,李镇西老师还谈到了七个因素,这七个因素就是班主任的幸福源泉。它们分别是享受职业, 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 衣食无忧,超越自己。一个被学生爱戴的老师,我想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在这一点上我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这学期中,我将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尊重个体差异,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他们!每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也不会吝啬对孩子们的表扬。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在求知和共同成长中和孩子们一起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关心孩子们的欢乐和悲伤,真正的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我想成为教师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让自己成为一名有修养的人,教师的另外的一个方面就是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因为,“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在学校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时时刻刻的影响着你的学生,而在工作方面,教同样的课文,同样的知识点。也许久了你就会感到厌倦!但是只有超越自己,战胜自己你才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有一种从容与淡定;为师者,要有一种豁达与宽广;播撒爱心,收获幸福。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与孩子一起感受幸福、创造幸福。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叩问内心的旅程,是与人分享的盛宴,是滋养自我、予人芬芳的快乐播种。耕耘是什么?耕耘是一种信念,付出是一种胸怀,教者之心,大爱无痕。
    读完这本书后,我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教育的含义了,我也找到了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老师的答案,找到了一名老师的幸福源泉。我想只要我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不断的实践,我相信在这学期中我会收获很多以及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