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汇师小学2005年信息化工作总结
汇师小学2005年第二学期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汇师小学2005年第一学期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2004年第二学期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学校信息发布平台(学校网站)实施方案
2004年第一学期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汇师小学各组室计算机管理员
学校网站板块负责人一览表
汇师小学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汇师小学信息技术工作规划(2004——2005)

 

全国信息技术实验校两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汇师小学自90年代中期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实验以来,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始终坚持信息技术运用的课题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教学设计研究》的课题,曾荣获上海市第七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由青年教师研究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研究》获上海市青年教师基金会二等奖。同时学校还出版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一书。通过多年的工作,我校的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各类信息技术培训,通过考核100%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校教师、学生连续六年参加了上海市教委举办的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展览,并荣获一、二等奖。目前学校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完成了校园网的建设,学校的各教室、办公室均可联网,另外学校配备两间学生用电脑房,壹间多媒体教室,壹间电子阅览室,在校学生数与学生可用的计算机已达到7.5:1。各专用教室都配有大屏幕液晶投影仪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结合新课程标准,各学科教学要充分落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目前学校的一、二年级已经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为教师教学配备了相关的配套教学软件。其他年级配备移动多媒体教学平台。同时学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大量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建立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同时,在学校的网站上建立了多个与教学有关的学科专题学习网站,为学校教师和区内教师提供服务。良好的硬件环境和业务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给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深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为根本宗旨,以切实抓好学校信息化建设为工作重点,落实管理通、教学通、培训通和社区通,提高全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加速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进程,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依托现代教育设施,打造汇师数字化校园,培养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与合格学生。
三、总体目标:
    通过两年努力,使我校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开放、动态、丰富的校园网站和学校教育管理平台;建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论、能充分使用教育信息技术、适应网络化教学和进行教育科研的优质师资队伍;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在教育各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构建网络化家校互动平台;从而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提高办学效益。
四、具体工作:
(一)提供环境  促进应用
    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学校本着对硬件设备够用、用好、用足的原则,结合二期课改要求,加大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在已有两个年级完成多媒体教室建设的基础上,力争两年内完成学校所有教室的多媒体环境建设,为教学提供服务。为进一步鼓励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为教师提供备课、教学所需的网络环境和教学硬件,两年内再添置一部分笔记本电脑,供教师使用,做到笔记本电脑基本人手一台。每年投入一定经费进行学校计算机更新,进一步完善网络环境建设,提高网络的安全与性能,架设学校无线网络环境,做到校内网络全覆盖。同时根据使用需求逐步升级现有的网络中心设备及服务器。课余时间继续开放班级的计算机供学生使用外,开放学校的电脑房、电子阅览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使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保证学生能充分的使用和获取网络资源。
(二)注重开发  落实管理
    学校的硬件要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各种应用平台的支持。学校每年除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二期课改教材配套教学软件外,学校还将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相关正版软件和教学资源,来丰富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同时学校两年中还将学校将进行适用于我校日常办公和教学应用软件项目的二次开发,实现教师备课的网络化、学校日常办公的网络化无纸化、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学校财产管理的网络化。2006年结合学校教学资源库应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将启动《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量化评估》评估的开发项目。同时继续搞好2005年实施学生电子化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项目试点工作,完善学生学籍管理,记录学生的发展情况并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业、综合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并为区内全面铺开此项目提供有价值的资料。2007年结合学校资产管理将购买或以共同开发的形式启动学校资产管理的软件开发工作。这些软件购买和项目的开发将为学校教师信息化的应用提供良好的使用环境。
(三)注重培训  提高师资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因而学校将通过校本培训,培养一批能深刻理解、掌握现代化教育思想,能熟练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适应网络化教学的学科骨干教师。首先,加强教师对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将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整合在日常工作中,借助教师信息化的工作平台来实施。并聘请有关信息技术教育专家指导学校信息化工作,重点落实于教师提高教师信息化意识,培养信息化素养,来适应网络化的教学和应用,并具有信息化的科研能力。其次,提高教师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将技术的学习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建立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教学Blog,积累自己的教学成果,使信息化能渗透到教学、科研、德育等诸方面,并使个人的研究成果通过网络可为他人提供教学帮助。再次,加强信息化专任教师的培养,增加信息化工作的师资力量,提高学校信息化的研发能力。
(四)充实网站 家校互通
    学校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师生交流、实现学校、社区、家庭互通的重要途径。两年内在原有学校网站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继续增加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专题网站内容,使学校网站做到是学校各类公共信息的"发布者",教师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导者"。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站和家庭的互联互通,完成网络上学校相关信息的查询、家校教学方法的讨论、设立网上个别化教学辅导、改变当前班级网页的形式,做到动态化,实时化。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实现班主任和家长的网上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逐步来构建具有汇师特色的学校网站。
(五)加强研究  实验推广
    加强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课题研究,结合电子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开发实验,落实完成此课题《学生综合素质电子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做到以课题研究促进项目开发,项目试点。教学上,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使网络教学、网络资源的运用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在原有信息化课题成果的基础上,鼓励教师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学校并定期开展相关课的教学评比,并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并且在06年继续开展两年一次的区"汇师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邀请赛,以点带面推动区信息化工作。
(六)注重教学  提高质量
    以学校的信息科技学科为抓手,平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网络道德的教育,能抵制不良的信息,结合课改要求,进行基于项目的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收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在学校1-5年级开展信息课程的基础上,积累信息科技教学资料,总结经验,在区本信息科技课程的标准和计划的基础上,设计、编写、修订适合本校学生的各年段的信息化项目要求,使学生通过5年的信息科技学习能具有良好的信息化能力和素养。
五、措施保障:
    1、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直接管理,学校设立专职信息主管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规划。确保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效开展。同时建立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估制度。对于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开展得好的教师予以及时奖励。
    2、经费保障:学校每年年度预、决算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的环节。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定期对学校的信息化设备更新及维护。
    3、信息化环境保障:加强对学校网络设备定期维护,确保畅通、建立网络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防止某些病毒的对网络计算机造成的危害。

2006年1月20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