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各学科两纲落实内容和要求
德育计划与小结

 

数学学科德育基地工作中期评估汇报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基地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汇报的是“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基地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德育回归课堂,回归学科,是落实和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必然选择。以“学科德育基地”为平台,共同破解“落实和提高学科德育有效性”这个难题,是教育局的市级重点课题《新课程实施的区域性推进》的具体举措之一。

我们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基地由汇师小学的7位老师,加上光启小学、华理大附小、上海小学、逸夫小学各1位老师,共11位成员组成;他们都是这五所学校数学教学的中坚力量,我们基地的工作得到了这五所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自学科德育基地成立以来,我们基地的全体成员“先思后行,边思边行,思行相济”,对“学科德育”,我们经历了一个从“模糊、笼统到初具轮廓”的认识过程。

起初,大家有一个普遍的思维定势,认为数学老师只要把知识讲清楚,讲明白,学生能有效掌握就可以了。显然,大家的学科德育意识还比较淡漠。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首先向大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学科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有什么不同?围绕这个问题,通过专题研讨和交流,大家逐渐认识到,“作为学科的数学”是一种教育形态的数学,而“作为科学的数学”是一种学术形态的数学。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德育论的一个基本命题、一个重要论断;因此,学科教学,不能止于知识的传承。就数学学科来说,数学的概念、定律、公式、法则可能是抽象的,甚至是冰冷的,但通过我们的精心设计,将数学冰冷的美丽化着学生火热的思考,那么,“数学真理的绝对性,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数学演算的精确性,数学思想的深刻性”所蕴含的“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服膺真理,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过程,点点滴滴地渗入学生的心田,对于培养学生“正直与诚实的品格”,形成“坚韧而执着的精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学生日后的人生历程打下亮丽的底色。这正是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数学教育。由此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学科德育不是从学科教学中抽取出来的,或者是帖上去的标签,而是该学科本来就蕴含着的内源性的教育资源。

因此,我们觉得以前“学科德育渗透”和“学科德育融合”这两种提法并不妥当,这两种提法都将“学科”与“德育”人为地割裂开来,在潜意识里依然是将“学科”与“德育”理解为两张皮。所以,我们觉得还是提“学科德育落实”比较合适。

为进一步提高大家对学科德育的理性认识,我从网上邮购了中科院院士张景中教授的《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和华师大张奠宙教授的《数学学科德育》这两本专著,组织大家阅读,并以讲座的形式与大家进行交流研讨。理论的学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思考与追问,则坚定了我们进行教学实践的脚步。因为,学科德育有效性最终的落脚点在课堂。为此,我先后两次专门为基地的老师们上了《折线统计图》和《编码》这两节课,并围绕学科德育这个主题对这两节课展开进一步的研讨,每一次的听课与研讨都是一场头脑风暴,我们都能达成一些新的共识。

近一年来,我把基地老师们的课基本上听了一遍,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学科德育已经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一个重要维度。我欣喜地发现,不仅大家的学科德育意识显著增强,而且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细节的处理,出现了一些新颖独特、具有借鉴意义的好方法,经过初步的归纳,我们将其概括为落实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的三种基本方式,即:“熏陶式”、“预设式”和“生成式”。

1、熏陶式: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因此,“养成教育”是小学学科德育融合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小学的低年级。

汇师小学的张洁老师,作为任教一年级的老师,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切实的体会和行之有效的做法。(张洁:附件1

 

老师们:小学生姓“小”,小学德育也姓“小”,因此,小学数学学科德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眼要高,但手要低;谋大做小,持之以恒。如:作业的封面整洁,作业行款格式规范,等号线一律用尺打。养成教育,是小学学科德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老师的作业批改,“钩”的长短整齐划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老师在黑板上的等号线,竖式里的横线也要用尺打。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一年级新生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准备期,从学科德育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不能仅仅着眼于让孩子们适应全新的小学学习生活,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让人终生受益。

从细节入手

从“以养为主”的幼儿园生活变成“以学为主”的小学学习生活,小朋友们有许多方面需要适应,同时,这也是一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

就拿“打开书本,翻到相应的页数”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来说,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们而言,却是一件挺费劲的事儿,于是,我们利用学习准备期,进行这样的专项训练。(PPT)

师:翻翻翻,翻到第几页,

生(齐):我就翻到第几页,

在整齐划一的口令声中,孩子们就能很快翻到相应的页数。

(写字的要求)

孩子们刚开始写字时,由于力量的大小掌握不好,下笔或轻或重,书写质量不大理想;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在作业本中垫大小不同的两块垫板。每次动笔写字之前,我都会说:

师:大垫板垫,小垫板压

生(齐):大垫板垫,小垫板压

孩子们不仅动作迅速,而且渐渐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在写字过程中,有的孩子写着,写着,就忘了写字的姿势,这时,我会轻轻的提醒到:

师:写字姿势请注意!

生(齐):一尺、一拳、一寸。

也就是: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桌子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正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入手,在持之以恒的熏陶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

二.亲切而严格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课间十分钟常常让他们流连忘返,每当预备铃声响起,我总是早早就在讲台前静静地站着,这时,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这是一种提醒的眼神,告诉他们,上课了。当个个儿坐得又挺又直,一双小眼睛紧紧地看着你,这时,你眼角一挑,嘴角一弯,再来一个表扬的微笑,于是在“123,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仔细听;快快乐乐学数学”的儿歌中求,一节温馨的数学课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一年级孩子的耐力较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比较短。当有孩子坐姿不好时,我就说:123,生(齐):坐端正。当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师:小眼睛,生(齐)看老师。当有孩子心不在焉时,师:小耳朵,生(齐):仔细听。当孩子回过神来听课时,我会再奖给他一个鼓励与信任的眼神,他们就会觉得很有面子,而且为了这个信任,他们就会约束自己好好地听课。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意志品质的提升,就在老师日复一日的“反复抓,抓反复”的过程中,日有所进。

当然,严格而规范的要求是以老师对孩子的“爱”为基础的,赏识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用老师的爱,用教师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用老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在孩子面前,老师的一切都是德育。老师的表情是写在脸上的德育;老师的动作就是写在行为上的德育;老师的倾听就是写在耳朵上的德育;老师对每一位学生发言的那份期待,那份引导,就是写在眼睛里在的德育。

因为,师爱和师德是学科德育的一个基本前提。

 

(顾)是呀,在学生面前,老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蕴含着德育。

这正是老子所倡导的:行不言之教!

因为,学科德育有两个基点:老师的师德,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离开了老师的师德,或者孩子们不喜欢这门学科,那么,学科德育将无从谈起。

(超链接回主页)

2、预设式:

老师们,数学学科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虽然不像语文、思品那么丰富和明显,但只要我们有了敏锐的学科德育意识,深入研究教材,我们同样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科德育的融合。

基地成员,华理大的韩金兰老师在这方面既有感受,也的实践。

 

(韩金兰:附件2

各位领导,老师们:一年前我有幸加入了顾亚龙老师主持的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基地,成为基地成员之一,通过基地的多次活动,我的感悟和收获很多。以前对如何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真的觉得有点茫然,毕竟数学学科的德育教育是隐性的。通过基地组织的多次研讨活动,特别是听了老师为我们基地成员上了《折线统计图》和《编码》这两节课后,我豁然开朗,原来数学学科教学中也有丰富的德育资源。例如:老师在执教《编码》这节课时,引导学生一步步尝试编出自己身份证号码的过程,并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了解每一个编码的含义,而是让学生在编码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身份证号码的“科学性、唯一性、数字化和符号化”的特征,从而使学生真正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

回到自己学校,我把在基地活动中学到的、收到的启发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我校的教师们,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科德育的有效方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有意识地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进行学科德育的教育。

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会看钟面上时间基础上,我特地从网上搜集了这样一组数据:

打字员一分钟能打180个字。

会计一分钟能数300张人民币。

客机一分钟能飞行18000

一分钟能算20道口算题。

接着,我让他们谈谈感受:

生:一分钟的价值很大。

生: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

生:时间过得太快了,抓紧每一分钟。

生:我明白了时间就是生命。

生:我们要珍惜时间,科学合理的利用好时间。

最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计时工具的一组精美图片,古人的奇思妙想,古人的智慧,让孩子们深深地折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对孩子们也是一种美的教育。

在《小数点的移动》这节课上,我补充了这样一段资料:

1967823,前苏联著名宇航员科马洛夫在完成任务后,一个人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胜利返航。此刻,全苏联的电视都在现场直播飞船返航的情况。但当飞船返回大气层后,科马洛夫却发现降落伞怎么也打不开。

播音员只能沉重地宣布:由于无法排除的故障,飞船将在两个小时后坠毁,我们将目睹民族英雄科马洛夫同志遇难。

指挥中心把他的亲人们请到指挥台作最后的话别。但科马洛夫却说:“首长,属于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想首先汇报这次飞行探险的情况,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科马洛夫的生命在分分秒秒中消逝,但他却从容镇定地汇报了整整70分钟之后才与亲人们作最后的诀别。

当他泣不成声的女儿接过话筒时,科马洛夫落泪了。他说“女儿,我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和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是一场小数点引发的悲剧,同学们,记住它吧!”

轰隆一声巨响,整个苏联一片寂静。

我的课堂也陷入一片寂静,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不再多说一句话,但我相信这样的例子能让学生终生铭记。

     现在,我现在越来越感受到,从学科德育的视角智慧地处理教材,能使“教书”和“育人”相得益彰。

 

(顾)不仅老师的课堂上一片寂静,我们今天这个现场,也是一片寂静,因为,这种由一个小数点引发的航天悲剧,任何时候都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憾!德育不尚说教,学科德育同样重体验,重感悟。

 

基地成员,逸夫小学的孙琰老师对小学数学学科德育不仅有着较深的理解,而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处处有心。

[孙琰:附件3]   

作为数学老师,我以前总觉得在数学学科进行德育的渗透与融合有些牵强,有点儿为德育而德育。自参加区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基地以来,通过多次的课堂实践和交流研讨,我逐渐明白了学科德育的基本含意。而真正促使我们对数学学科德育内涵有进一步领悟的,是基地主持人顾亚龙老师向我们推荐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教授的专著《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

数学教育包含了两个侧面,即数学方面和教育方面。前者是指数学教育应当正确地体现数学的本质,后者则是指数学教育应当充分体现教育的社会目标并符合教育的规律。以往的数学教育只着眼于对数学材料进行教学法的加工,而张景中院士则从对数学知识本身进行改进的角度提出了“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全新观念。需要指出的是,他所主张的教育数学的核心是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而他的这个突破性的理念使我们从学科德育的角度得到了这样的启发,即: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都只是育人的载体和手段,育人才是所有学科的根本目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渐渐明白了:数学学科不仅要传承数学知识,更要发挥育人的价值,承担起育人的责任,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因此,要从“数学教育”转变为“教育数学”。进而让我们明白了,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来育人,是数学学科份内的事儿。

案例3

在《可能性的大小》这节课上,通过摸球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哪种球的个数多,被摸到的可能性就大,两种球的个数相等,被摸到的可能性就相等。但学生对“小概率事件”依然没有什么感受。

后来,我们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2009210,美国一颗通信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报废的卫星在太空中相撞。据专家分析,卫星相撞的可能性很小,只有几亿分之一的概率。由撞击产生的大量太空碎片严重威胁其它在轨卫星的安全。

无独有偶,就在这起撞击事故前一个星期,一艘英国核潜艇与一艘法国核潜艇在大西洋中部海域发生相撞事故。据悉,两艘核潜艇都处于海洋中同一位置的可能性只有几千万分之一。当时两艘核潜艇各携带16枚核弹头,爆炸威力可达广岛原子弹的1248倍。虽然军方称核导弹的安全没有受到影响,但相撞事件还是让外界感到后怕。

师:看了这两则新闻,你有什么想法?

生: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太重要了。

生:什么时候都不要低估了可能性。

生: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有侥幸心理。

生: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不能马虎,要一丝不苟。

生:我理解了什么叫:一切皆有可能!

    [设计意图: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素材,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小概率事件,而且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凡事不能心存侥幸,从小就要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案例4:《体积》

在《体积》这节课最初的设计中,有一个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体积知识的环节,并预设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想通过“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个问题来增强学生关于体积的空间观念。

但最终我们放弃了这一素材,而是选择了不少人家都在卫生间的水箱里放入一瓶水这个例子,(PPT)。

师:看了这个生活中的小窍门,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这样既节省了水费,又节约了水资源。

生:我觉得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资源。

生:我国南方正在发生大面积的旱灾,水资源对我们人类来说,太重要了。

师:是呀,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每一滴水。

将带有寓言色彩的素材换成日常生活中节水的小窍门儿,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而我国南方正在发生的严重的旱情,则又唤起孩子们的节水意识。由于素材与学习内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样的学科德育,不仅贴切,而且自然。

(顾)老师们,意识先于行动,意识高于行动!没有自觉的德育意识,就不会将卫星相撞,潜艇相撞这样的热点时事融入到数学教学当中,也就不会有老师对这个教学片段前后两种不同的处理。这是德育意识下的自觉与自然。

(超链接回主页)

3、生成式:

只要有了自觉的学科德育意识,我们就不仅能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德育资源,我们还可以敏锐地抓住课堂上稍纵即逝的生成性德育资源。

光启小学的刘立老师,作为执教高年级的数学老师,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理性精神上,有着自己的具体感受。

 

[刘立:附件4]   

老师们:自参加学科德育基地以来,我感到自己对学科德育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科德育的意识比以往更加自觉。

案例5:《三角形的认识》

在《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上,为了突现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个知识点,我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征作对比。为此,我事先专门用塑料小棒搭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具。课上,我先让班上一个力气最小的女孩上来拉动那个搭成的那个平行四边形教具,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将这个平行四边形拉来拉去。接着,我先让学生猜想一下,能不能象刚才拉平行四边形一样让三角形变形,学生众说纷纭。

师: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于是,我让班上一个力气最大的男孩儿上来拉动三角形教具。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聚焦在这个男孩子身上。

谁曾想,那个男孩子一使劲儿,把教具三角形的一条边拉断了。

生(齐):三角形也容易变形。

这个情况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当时我真的傻眼了。我只能自圆其说:这是把三角形拉坏了,如果不破坏这个三角形,三角形是不会变形的,因此,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但是,我在现场能明显感觉到,学生对我的话充满了怀疑,但我只能草草收场。其实,这是验证三角形稳定性的传统教法,多少年来,大家一直都是这样处理的。

课后,我到网上查找资料,向顾老师请教。原来,三角形的稳定性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其数学实质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确定后,三个角的大小就确定了,因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因此,三角形的稳定性与三角形是用什么材料搭成的无关。过去的理解是一个非数学的理解,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于是,在第二节课上,我围绕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个问题设计了这样一个操作实验。女生用这样的四根小棒搭四边形,男生用这样的三根小棒搭三角形,结果,女生搭出了各种各样的平行四边形,而所有男生搭出来的三角形完全一样,都是同一种。由此,大家明白了,三角形稳定性的数学本质。

最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由老师对三角形稳定性理解上的偏差,上节课让同学上来拉三角形,这样的操作设计是不严谨的,因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使用的材料没有关系。我昨天专门到网上查找资料,又向别人请教,终于弄清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实质。在此,我要向大家说声抱歉。这时,课堂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老师们,对于拉断教具这个意外,我并没有不了了之,而是深入研究,多方求教,最终用新的实验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我想,这件事能让孩子们从中体会到很多很多。

 

(顾)老师们,课堂教学具有预设性,也具有生成性;而生成又分为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把三角形教具的一边拉断了就是一种非预设性的生成,是一种意外。虽然老师没有能当场解决,但难能可贵的是,老师并没有不了了之,她以后续的教学设计,不仅给出了令人信服的数学结论,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严谨认真和一丝不苟,体会到什么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正是蕴含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一种理性精神。

(案例6)《轴对称图形》

在《轴对称图形》这节课上,新授环节完成以后,我让大家欣赏了这样一组图片。(PPT

师:轴对称图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轴对称图形太美了,我非常喜欢。

2:我们生活中轴对称图形很多,很漂亮。

3:轴对称图形非常神奇,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以美育人,这是数学学科的美学价值所在。在引导欣赏美的基础上,正当我要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描一描,剪一剪来创造各种出轴对称图形时,一只小手很执着地举着)

4:我觉得轴对称图形有点死板,不太好看。

    (片刻的迟疑这后,我说:谢谢你,并奖给他一颗五角星)

师: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奖励他,感谢他?

生:他很勇敢,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不怕说错。

生:他不跟在别人后面随声附和。

生:他爱到脑子,有自己的观点。

师:是的,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观念,敢想敢说敢创造,才是好样的。谁还想说?

生:轴对称图形是挺美的,可是,如果世界上全都是轴对称图形,那就太单调,太没意思了。(显然,这个学生的发言更具有辩证性)

老师们:如果孩子从小总是随大流,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想法,那么,他们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呢?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批判精神,让学生勇敢地做自己。我们认为,在这方面,学科德育应该有所担当!

 

案例7《可能性》

作为区里的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我经常到各所学校去听课。有位老师在《可能性》这节课上,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抛硬币的实验。想通过硬币正面朝上和朝下次数的统计,让学生理解正面朝上和朝下的可能性大致相等。

1:我抛了10次,5次正面朝上,5次正面朝下。

2:我抛了12次,6次正面朝上。

令人奇怪的是,所有学生都说自己抛了偶数次,正面朝上、朝下各占一半。其实,一个坐在我面前的学生抛的正面朝上次数比朝下的次数少,但他汇报时却是正面朝上、朝下各占一半儿。教师对此也有所察觉,但未加制止和引导。这让我觉得很严重。在评课时,我直言不讳地指出:今天,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可以随意“伪造”数据,以迎合老师的教学需要。一旦形成习惯,那么,如果这个学生将来做了会计,就有可能脸不红、心不跳地做假帐!如果他将来做学问、搞研究,他就有可能抄袭别人论文,杜撰研究数据;而且这样做还不会觉得有什么道德上的障碍。因此,作为老师,必须干预,“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就是学科德育。

因为,学校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学科德育,就是在教书的时候别忘了教学生做人,而且是做有中国心的中国人。这是每个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必然的国家诉求。

通过基地全体成员近一年的共同努力,我们将小学数学一至五年级各册中的德育目标加以整理,形成了“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细目”。(PPT)并将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初步概括为:两个基点,三个维度,五个原则。张天宙教授提出数学学科德育分为这样六个层次。我们觉得这六个层次的分法很有启发性,但还不够完备,层次与层次之间存在交叉关系。下一步,我们将就这个问题作进一下的深入研究,努力形成“纵向成序,横向综合”的小学数学学科德育体系。

老师们,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德育无空白,处处育人;德育无雕凿,无痕育人。

每门学科和每位老师,都应该、而且能够肩负起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