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温馨教室班主任个案分析:温馨的教室 温馨的家
和谐班集体的创建与运行课题申报表

 

温馨教室班主任个案分析: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

 

    心理学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的气质直接影响自身的行为习惯及心理。当胆汁质的学生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当受到他人的压制时,就会沉不住气,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攻击性行为,并因自身的胆汁质特点,自尊心、好胜心强烈,不肯承认错误,从而形成偏执心理。

本班夏学生就是这样一名性格偏执、脾气暴躁的孩子。

一年级刚进校门没几天,他第一次发脾气的样子着实把我吓了一跳。记得那是放学前,我让学生整理书包,其他学生又快又安静地做完了一切,而他却在那儿旁若无人地说话。于是,我批评了他几句,谁知他一屁股坐在地上,用恶狠狠的目光瞪着我,无论我怎么软硬兼施,他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实在气不过,动手去拉他起来,他变本加厉,不但极力摆脱我拉他的手,还开始把自己的脑袋撞击桌角,出现自虐倾向……面对其他被惊呆的孩子,我又急又气,可又无可奈何,只好去搬来救兵,请许老师帮忙,合力制止了他。

在校内,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他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总要拿哪个人或哪件东西来出出气:上课对老师的劝说教育置若罔闻,受了批评,就跟老师怄气;在学校谁不小心碰到他就会对谁发脾气;总而言之,就是喜欢发脾气。而且,他的脾气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怪别人不好,把他们当成“出气筒”。比如,学校举行拔河比赛,我们班输了。两边参赛同学都已经放下了手中的绳子,可他仍旧手握绳子怒目而视着对方,手里还在不停地拔呀拔呀,不肯承认这个事实。其他同学上去劝说,他不但不领情,反而向他们挥动拳头,弄得双方剑拔弩张……

研究发现,许多小学生由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因此常常在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会相互打起来,因为父母的某些做法不够合理而冲他们大喊大叫……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体验。愤怒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常常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而且长期、持续的愤怒对个体的健康损害也是极大的。过度的愤怒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或其他后果,因此控制愤怒的情绪十分重要。

对夏学生的多次观察后,我将该生的表现反馈给每天来接他的奶奶。从他奶奶口中,我了解到该生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现在还是和他们一起住,而父母远在金山石化工作,无法顾及孩子。即使难得回来一次,妈妈和奶奶也会因管教方式的不同产生分歧。父母难得见孩子,对他比较溺爱,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顺其自然。而奶奶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平时批评指责多一些。也许就是因为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才造成孩子和家长、老师一言不和就要发脾气的局面,他总觉得老师和奶奶的一些劝告是对他的限制和不公平,存在明显的暴躁对抗心理。

   针对该生表现,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矫正:

(一)拨动心弦,提高道德认识

现实生活中,学生心理方面的障碍,往往是出于无知。因此,通过学习提高他们认识是非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故事明理

名人故事,可以使人学到知识;寓言故事,可以使人明白道理。而小学生爱听故事,我就常常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用批评厌恶的语气,把现实生活中一些反面的典型,讲给同学听,拨动他们心灵的弦线,使学生为别人感到可耻。为世界上竟有这一类事而感到痛心,明白一些道理。从而从厌恶他人联想到自己,而产生羞耻心,把儿童的羞耻情绪体验变成一股激励他们向上的积极力量。

2、格言导行

格言,它具有警示、引导个体正确处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作用,而且具有易懂、易记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格言来教育学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本学期语文书中出现的“没有朋友,世界就成了一片荒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等,使他们用格言进行自我暗示,进行自我引导,约束冲动行为。

(二)寻找“闪光点”,以心换心

1、以情激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我用教师的爱去打动学生的心,以教师的情去激发学生的心;用爱心、真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产生被爱的感觉。我坚持多表扬少指责,扬其长避其短,进行多方疏导。如夏同学喜欢看书,我就不失时机地时常表扬。这样既感染了学生,也使他失衡的心经常保持平衡。

2、以事消疑

该生有主观片面、固执己见的思维特点,我诱导其依据事实来判断他人对己的态度。

当该生情绪不稳定、冲动、暴躁,老师应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先把事情暂时冷冻,学生冷静下来。等其平静后,再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进行循循善诱,深入细致地和学生一起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让其在事实中找到答案,消除怀疑。

(三)沟通家校点,增强和谐性

学生偏执心理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做好学生的疏导工作的同时,我坚持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出现成功及时给家长报喜,使家长能配合老师一起做工作,让家长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与孩子交流分析道理,并与老师沟通。家校的一致,使学生处于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偏执心理的调节、消除。

这一学期,我主动与该生家长通过电话、校访等的方式进行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也向家长汇报其子女在校的表现,争取与家长的教育思想达成一致。

一年级时,该生父母还曾经对我的反映不以为然,认为那只是孩子的一时任性,没有必要小题大做。经过多次耐心交流,现在父母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孩子,他们不顾路途遥远,每天从金山上下班,为的就是多挤出一点时间和孩子呆在一起,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动态。现在的夏学生虽然偶尔还会发脾气,但已经没有了原先用脑袋撞击桌角等过激行为,在他的身上正发生着可喜变化。我想,任何转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经过家长、老师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一定会有更可喜的变化。我从这件事中也看到了家校密切合作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让家长积极配合,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只有意志坚定,个性开朗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矫治偏执心理是时代、社会的需要,更是我们班主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