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你的心境灰暗吗?
你是个乐观的人吗?
心理适应能力测试
测测你的思维方式
记忆能力的测试与评估
阅读习惯测试
进取心测试
学习积极性测试
学习环节测试
学习安排测试
学习方法测试
学习习惯测试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强迫症的自测

 

自信的认识

一、什么是自信
  自信意味着自己相信自己,它是人们对自己力量充分估价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种反映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人们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品质,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源泉之一。即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
  “积极”意味着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认可、肯定、接受和支持的态度;“感受”则包含着自己对自己的情绪、感觉、认识和评价。自信包含以下内涵:
  1.自我认识。我们常说“知己知彼”。其中的“知己”,就要能够了解关于自己的整体的身心状况,包括认识自己的外表、气质,认识自己的个性及行为特征,认识自己的爱好和能力特长,认识自己的学习优势和方式,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这些对自己的认识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夸大。
  2.自我接受。有些人认为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觉得自己基本没有什么特点和特长,在人群中毫不起眼,因此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实上,“世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在一张集体照中,一定可以找出你来,那难道不是一种独特性吗?不同的优点和缺点的排列成为你的个性,不同的经历组合成为你的人生,这些都是个人的独特性。因此,我们需要接受看似普通,实则独一无二的自己。
  3.自我价值,是指确信自己存在的价值,确信经过积极的主观努力,终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那么多身残志坚的人,如海伦凯勒、张海迪等,他们本身的残疾对社会也许是一个负担,但他们经过努力,最终为社会创造财富,成为一个榜样。这一切都因为他们坚信: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关键需要自己去寻找和创造。
  4.自信还体现为一种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指能够依照自己的最高利益行事,维护自己的主张而不会产生过度的焦虑.行使自己的权利而不会否定别人的权利。自信是一种个性特质,具有可塑性。因此可以通过行为的训练得以改善。

二、自信的力量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存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在第二次家长会上,小学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泪了。然而,当同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说:  “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高中毕业,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滴落在手中的那个信封上。
  在母亲一次次善意的谎言中,孩子一次次地肯定自己。随着信心的增长,能力也日见其长。这就是一种力量,自信的力量。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就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即使身处优越的环境中,也会垂头丧气、心灰意冷,即使还是青春年少,心境也会显得苍老衰弱;相反,一个人如果充满自信,就意味着能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和潜能,自我感觉良好,形成一种成功者的心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机遇,全身心投入,使原本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就像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能掷地有声地说:“公爵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公爵有许多,而贝多芬只有一个!”再如身材矮小的拿破仑、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罗斯福、少年坎坷艰辛的巨商松下幸之助、霍英东、曾宪梓,这些人要么有自身缺陷,要么有家庭缺陷,但他们都对自己充满自信,最终都成为了成功人士。

三、自信的表现
  (一)自卑、自信和自负。
  自信是自己对自己的积极感受,而如果这个“感受”变得消极,到了贬低自己,否定自己的地步,这就变成了自卑;而如果这个“积极的感受”,到了夸大、不切实际的地步,那么这就变成了自负。可以看到,自卑、自信、自负是一个连续体。每个人身上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些值得自豪之处,也有些不愿意别人知道的地方。因此,三种状态应该都会同时存在一个正常人身上。我们通常用占优势的状态去评价一个人的自信状况。
  自卑主要表现在认知上不欣赏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甚至贬低自己,以至于面对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时也可能不知所措,不能坦然接受;行为退缩,因为害怕犯错误或遭遇失败而不敢做事(例如对于老师的提问明明是会的也不敢回答),与人交往时显得被动.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融人新的团体;意志薄弱,遇到挫折容易灰心丧气,面对困难时轻易放弃。
  自负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于低估其他人的力量及其他外部的不利因素,表现为只看到自己好的、优胜的方面,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或者过于夸大自己的优点,目空一切;由于满足现状,行为上也就不思进取,骄横跋扈,不能容忍批评或建议,不能正视挫折,害怕失败。
  自信的人表现出充分地肯定自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了解到自身的缺点并能接受它、以它作为挑战自己的动力;行为上积极进取,主动交往,敢于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勇于接受挑战,遇到挫折不气馁。
  例如,在课堂上存在自卑、自信、自负这三种人,同样面对老师的提问:
  自卑者知道答案,但是他觉得自己不可能回答得好,害怕会答错而不敢举手,万一被老师指定回答,他会显得犹豫、畏缩。要是回答不准确,他会灰心、自责,也许暗地里想:“是吧,我真的不行。”甚至即使回答对了,他可能心里还不太踏实,觉得自己是侥幸,愧于接受老师的好评。
  自信者会敢于举手回答自己知道的答案,或者尝试表达自己的理解,乐于表现自己的能力,让老师和同学认识自己,也借此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或争取机会和老师、同学探讨问题。哪怕真的不知道,也会积极思考。如果回答有偏颇,他会诚恳地听取意见和指导,继续深入思考。如果受到了认同和赞扬,他也会真诚地接受,并在内心为自己再鼓一把劲。
  自负者要是知道答案,可能只会认为题目太简单,对它嗤之以鼻,不屑于回答,或者极力夸耀自己,生怕别人看不到他的“聪明”;要是自己不知道答案,则会认定别人也不可能知道,满足于此而不再努力思考。假若回答正确,则会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假若受到否定和纠正,则会感到很难受甚至表现得抗拒。
  (二)自信的辨析。
  1.自信与固执
  家长和老师都感慨:“现在的孩子怎么都这么自我啊,随你怎么说,他就是不听!”对于青少年来说,坚持自己是个体独立性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坚持自己的自信和固执看似一样,实则迥异。固执是听不得不同意见,明明知道自己的意见错了,还要坚持,不愿意改正。而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在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会“固执”地相信自己。可是自信更有容人之量,接纳不同的意见。如果自己错了,也愿意改正,而无蛮横无礼的一面。
  2.自信与谦虚
  “怎么就你自信,也该学点谦虚呀!’自信的人会表现出有个人见解、坚持自己。但是有人认为这是种骄傲自满的表现,与我们的自谦传统是不相符的。而事实上,自信与谦虚是不冲突的。自信的人了解自己的长处,也明白短处。对自己的短处,则需要谦虚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就算是长处,强中自有强中手,也需要谦虚向别人取经。忽视这个谦虚,也不是真正的自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