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因特网改变未来教育
学科教研综合培训(五)
学科教研综合培训(四)
学科教研综合培训(三)
学科教研综合培训(二)
学科教研综合培训(一)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十二)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十一)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十)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九)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八)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七)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六)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五)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四)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三)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二)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一)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讲座时间:2003.8.2
主 讲 人:盛子明              
主讲内容:
    一、专家预言
    学校所有课程都将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信息技术是所有课程的一项基本素养。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1)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媒体是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支撑技术。
    着重理解: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
 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能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
 要求教师提供能够帮助和促进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
    三、关于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的认识
    1、 建立正确的学生观
    (1) 学生是有生命的,有思想、有性格的个体,要尊重学生个性。
    (2)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3) 学生的潜能靠我们开发,学生的性格靠我们塑造。
    2、 建立正确的知识感。
    (1) 知识是确立的,也是不确定的,知识是在不断发展的,知识要不断更新,要给学生有新颖的,鲜活的知识。
    (2) 知识的内涵很丰富,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怎么样……
    (3) 知识有显形的,也有隐形的,既要重视显性的也要重视隐形的知识。
    3、 建立正确的学习观。
    (1)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2) 学生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学做人。
    (3)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习知识。
    4、 建立正确的教材观。
    (1) 教材不仅是“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要教会学生利用课本学习。
    (2) 教材需要做有弹性的处理,可以选择学习,更可以补充学习。
    (3) 教材不限于课内使用,还可以有课外的,不限于印刷的,还可以有数码的, 特别是反映即时信息的。
    5、 建立正确的教学观
    (1) 教学不是课程教材的传递,更是重视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冲突。
    (2) 教学不能只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技能的训练,方法的培养。
    6、 建立多元化的智慧观。
    (1) 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人各种智能都要开发。
    (2) 人的智能在实践中表现,在实践中发展,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
    (3) 人的智能与人的文化环境关系特别大,人的智能有差异的。
    7、 建立以学生发展的文本观。
    (1) 学校工作
    (2) 按学生的认知规律
    (3) 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8、 建立建构主义的理论观
    (1) 人的知识不是靠传授得到的,知识要在自身实验的基础上加以内化,构建获得。
    (2)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构建有4个条件。
 产生问题
 群体研究
 资料支持 
 自我构建
    (3) 建构的主体是学生,指导是老师。
    四、 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问题。
    1、 整合的基本认识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首先要创建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2、 渗透于学科教学中,指在学科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间相互有
效地启发下,利用课本和教师提供的信息,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通过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有效地理解所学的内容。
    3、 整合的两种形式
独立的课程整合形式
                                       统一教材-学习包
探究型课程  
                                       校本教材
 渗透于学科的整合形式
    4、 通过整合性的探究学习,要培养学生十种能力。
 了解自我和发展潜能。
 欣赏、表现与创新。
 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
 表达、沟通和分享。
 尊重、关怀和团队精神。
 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
 规划、组织与实践。
 运用科技与信息。
 主动探索与研究。
 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5、 整合性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
    (1) 有一个值得思考的专题
    整合性探究学习是有一个思考价值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 关于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特点:
    (1) 来自学科,并指向学科核心的问题。
    (2) 来自学生,是学生学习中,生活中,特别感兴趣的,想了解的问题。
    (3) 来自于教师的整合,能作为研究生长点的问题。
    需要学生积极参与。
关于学生的活动。
    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激趣,以学生成功体验的多种评价来激趣,促使学生积极投入,认真思考,不断实践,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状态,最终形成成果。
 研究的方法指导的提示:
    1、 资料收集法,网上收集法
    2、 咏读感悟法,动手操作法
    3、 试验探究法,概念图示法
    4、 故事渗透法,绘图说明法
    5、 游戏练习法,情境模拟法
    6、 质疑法,调查研究法
    7、 请教咨询法,联系实际法
    8、 数据处理法,专题作业法
    学生间进行相互的合作学习和有效启发,通过讨论,交流、丰富每个个体的思想,提升每个个体的水平。
 学生活动的开放
    学生主体开放,视学生为不断发展的学习主体,个体研究的深度、广度都可以不同。
    1、 学习要求
    2、 四点思考
 如何转变观念,适当发展的要求。
 如何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
 如何振奋精神,增强责任感。
 如何营造氛围,使人才脱颖而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