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少先队体验型小队综合主题活动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动手能力与数学方法、数学知识的联系
《ADHD儿童综合干预》阶段小结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教学设计研究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学习与教学的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加快进入课堂,它为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发挥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它不仅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得以保持积极的探究动机,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获得高效的知识建构与创造实践的多样化途径。

我们认为,现代信息技术不只应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或媒体,而更应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与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但是当前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确有一些误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正可说明并足以引起我们重视。

(一)缺乏信息教学技术的软体资源。有的学校具有良好的硬件配置,但是没有开发现代信息教学必须的软件,特别是没有因地制宜的配合校本教学实际开发教学资源。

(二)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方法的研究。有的学校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应对现代教学技术,例如仍是教师讲得多、教师主导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学生没有机会积极地参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动的学习环境之中。

(三)缺乏对现代信息教学技术的深层次认识。一些学校只看到这种教学技术的工具性作用, 没有去探究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们认识到提高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是改进以上问题的一个关键。 通过教学设计,教学中的诸因素(教师、学生、媒体等)可与有效的教学方法、目标、内容等实现最优化的组合;教学设计可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充分考虑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优势,让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等有机整合,改造我们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汇师小学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具备了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实践,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我校教育的特色项目,从最初的电化教育到九十年代中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再发展到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我校教师在研究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先后有几十位教师与学生在全国及上海市有关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奖;在相关研究与实践中发表过数十篇研究论文;多年来我校对现代信息教学技术设施的投资也年年递增。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我校的一项共识。

通过本项研究,可以增进我校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及其本身的特点与优势的理解,使他们积极有效的将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我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整体水平。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首先明确地界定了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研究所指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英特网、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的技术,它们对现代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广义理解,本研究所指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师教学准备、教学研究的环境;学校教学活动的课内外环境,以及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等等构成的隐性环境。具体的,本研究所指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是指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运用计算机及其相关的网络技术手段,实施教学活动的环境,并以课堂教学环境为研究的主阵地。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中的目标、内容与问题,依据需要确立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的教学中,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研究中的教学设计,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挖掘技术的价值,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科学地规划、设计、组合教学过程的各要素,以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成就的教学活动。

我们认为,针对传统的教学设计的不足,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技术媒体实现师生、生生及师生与学习环境的互动。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则注重设计教学结构多元化,强调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考虑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多样性。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全部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结合生活,注重学生长期性的发展,同时应充分考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教学设计体现出综合化、系统化的特点。

针对我校的教育实际以及课题本身的特点,我们将教学设计这样一个相对较大的研究课题细化为以下三个主要的研究领域:

 

(一)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学过程模式的研究  主要依据我校教育实际,在研究实践中建立和发展具有学校特色的、科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模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教学设计的研究  主要探讨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与性质的课堂教学,怎样采用适合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及其设计方法。

(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反思  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与实践的分析、反省,讨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在本项研究中,以下几种教学观成为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观  建构主义来源于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与教学过程密切相关,而且我校学生处于小学教育阶段。因此本课题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该包含哪些要素等。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发展符合认知规律的新的学习环境,从而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环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的方式,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我们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应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设计、合作交互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真实的、多学科交叉的问题解决式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可以实现知识合理的建构。

情境教学观  情境教学认为,知识分布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知识学习只有在其所产生及应用的实际活动与情境中才发生意义,与真实性的社会互动密切相关,学生在与真实情境的互动中,可以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情境教学重视儿童的形象思维的形式,主张儿童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依据这一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化的情境,在创设的情境中辅助学生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培养学习能力。

信息教育观  这一理论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所谓信息素质就是通过信息教育使学生将信息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信息素质”。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能够培养学生运用获取信息的能力;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进行学习的能力;运用信息使之有创新能力;具有协作意识和新时代的价值观念。

 

本研究以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课题研究实践中,通过对大量课堂教学实践案例的研究与分析,归纳以校本层面为主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原理。本研究中全体教师作为研究者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因此,在文献研究的过程中发展教师的专业技能成为研究的一项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经过几年的研究,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校本实践过程与结果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描述与分析:

 

(一)研究中的校本培训

 

我校全体教师参与了本项研究,但我们通过对我校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查分析发现,教师有关现代教学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为了在研究中达到更好的效果,课题组设计培训方案从下几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

1、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课题开展以来,我校所有教师参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网络基础知识的培训。

1999年暑期,我校还特意请来了上师大现代技术学院的教师来校与教师们共同钻研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发展教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培训后,每一位老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师们不仅对信息技术有了了解,而且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2000年,市教委与美国INTEL公司联合举办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学校克服了各种困难,大部分的教师参加了学习。通过培训,教师们进一步更新了观念,更清晰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环境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到目前为止,我校全体教师都能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其中不少教师能灵活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进行教学设计。

2、教育理论与研究方法培训

为了了解当前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动态与趋势、教育研究方法,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我们积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依据教师自身的特点,提供给教师大量外出进修的机会,帮助教师们学习有关科研知识。每学期,我校均有十余人次参加市、区各级各类科研培训。

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更重视“请进来”的校本培训方式,我们制定校本培训计划,请市、区有关专家参与我校培训工作,仅2000学年度第一学期这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们就先后请了市、区有关领导、专家作了《探索建设教研培训新模式》、《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创新、创新、再创新》、《现代教学发展与案例研究》、《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思考》、《教学课案分析与反思性评价》等七次专题报告会。为了配合教学,我们还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的一些教材与资料,如案例培训,就有相关的教材和参考案例。

3、“参与式”的培训方式

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基础上,我们还十分重视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实践。我们在培训过程中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参考书籍,在听课的基础上还要读书与思考。

课题组组织各个层面的讨论、交流,让老师们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自我消化的基础上,在教研组内、学科大组内、跨学科年级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体会、实践的设想。使老师们学习理论知识所产生的想法在教师之间、各年级、各学科中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此外,培训中教师还要“动手”,例如在学习案例研究的时候,教师均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案例研究与写作,真正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校本培训融入了研究的准备与实施阶段,为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为了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

 

 

(二)校本教学过程模式的研究

 

发展与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学过程模式的优点是,它在考虑教学的灵活性的同时,以规范的教学过程模式来引导我校教师的课题研究与实践。

这一建构过程的出发点是,我们认为本研究环境下的教学应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信息技术应有助于教学;(2)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均可能通过媒体实现互动;(3)评价过程也可以成为教师合作学习的过程;(4)学校可以根据校本教学过程模式对教师进行评价。

经过实践的修正,我校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模式:

 

设计备

课单和

学习单

师生参

与教学

资源准

师—生—媒体

互动

基于现代

信息技术

的教学评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

 

1、教学设计阶段:备课单和学习单的设计

教学准备一般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制定授课计划;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心理上的准备和物质的准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准备的两个重点是:

A.研究用什么样的教学理论指导具体的教学,实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B.研究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以什么样的方法让它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整合。

围绕着以上两个问题,我校要求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结合教学进行研讨。同时,为了帮助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全面的做好教学准备,课题组研制了备课单与学习单,引导教师作好教学准备,同时,也将其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项依据,对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估。

教学设计单类似教案的授课计划,能保证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教学设计单又不同于一般教案。

l       内容不同

“教学设计单”是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而设计的,根据课的特点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这里展示的是一份教学设计单范例:

我们的邻国 》教学设计单示例

 

设计者:焦轶萍

  科: 

  级:四年级

  题:《我们的邻国》

内容概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基本描述]

 

《我们的邻国》这一课为学生介绍了我们的邻国的地理位置及日本、韩国、朝鲜、印度和俄罗斯这五个邻国的概况,包括国名、国情以及与我国的关系。

 

目标:[重点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我们的邻国的国名,并能在地图上指出邻国的位置。还要知道日本、韩国、朝鲜、印度、俄罗斯五国的概况及与我国的交往,从而体会与邻国友好交往的重要性,并产生与邻国友好相处的愿望。

通过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设计:[简述教师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内、课后师生的任务]

 

采用网站的形式,通过“上网学习”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进行信息筛选、整理及比较,在头脑中建构起知识体系。

课前:

l        指导每位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去收集资料。

l        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各种形式呈现(简报、电脑小报、多媒体文稿演示等)。

l        教师进行选择、充实制作成教育网站。

课内:

l        对学生进行分组。

l        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邻国进行考察,大家共同学习。

l        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填写考察报告。

l        全班交流,资料展示。

课后:

l        让每组学生对其余几个未能在课堂中考察过的邻国继续考察,有兴趣的可尝试制作网页。

 

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

 

1、方法的指导:根据不同条件选择不同的方式

l      上网(家中、学校)

l      看书(书店、图书馆、他人借阅)

l      询问他人(老师、父母、同学)

2、内容的指导:我们的五个邻国,即日本、韩国、朝鲜、印度、俄罗斯的国家概况及与我国的关系。

3、推荐的网址及书目:

网址:http://www.worldwindow.org/jp/

http://www.travel.dprkorea.com/chinese/

http://www.rusinfo.net

     书目:《地理辞典》、《旅行家》、《旅游天地》

 

指导学生创建多媒体演示文档的过程:[有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收集资料或要求学生创建多媒体演示文稿,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

 

1、要求学生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可选择课文中已介绍的五个邻国,也可选择其余的邻国。

2、创建多媒体演示文档所需的资料课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收集。

3、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知识技能,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4、教师对多媒体演示文档提出意见,学生进行修改。

 

硬件:(选择)

照相机          ■网络               ■音频设备

■计算机          ■投影系统

□数字相机        ■扫描仪

■激光视盘        ■视频设备

软件:(选择)

□电子表格        ■多媒体开发平台     ■浏览器

■演示文稿        □电子邮件           ■文字处理系统

■图片处理        ■音频处理           ■视频处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反思与调整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旧知。

 

 

 

2、引入课题。

 

二、了解日本、韩国、朝鲜、印度、俄罗斯五国的概况及与我国的关系。

 

1、布置考察任务。

 

 

2、教师巡视,及时指出问题。

3、请学生进行交流。(五组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并作适当的补充,每个邻国之间穿插过渡语。)

 

三、游戏巩固知识。

 

 

 

 

四、激情明理。

我国为什么要与邻国友好交往?

 

 

 

在电脑设置的地图上拖动邻国国旗,指认邻国位置。

 

 

 

 

 

 

 

 

 

学生分组上网进行考察,填写考察报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游戏题比一比哪组既快又正确。

 

 

齐读: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电脑显示世界地图以及邻国国旗。

 

 

 

 

 

 

 

 

 

 

 

电脑显示“邻国”教育网站。

 

 

 

小组交流时,选择相对应的邻国进行演示。

 

 

 

 

 

 

 

 

多媒体显示游戏题。

 

 

 

 

电脑屏幕显示板书。

 

 

 

 

 

 

 

 

 

 

 

 

 

 

 

一堂40分钟的课就包容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而这一板块的网站设计,的确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在教学中暴露出很大的问题,个别同学在学习“印度”时,把“儒教”读成“糯教”。所以在上网学习的同时,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能在自学的过程中善于提问,这样才是让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

* 教学过程设计:这部分是教学设计单中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四部分的内容:①教师活动;②学生活动;③媒体运用;④反思与调整。“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是设计者对课堂教学中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阐述及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活动的要求。“媒体运用”记录了教师和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情况。“反思与调整”是授课后教师对教学中某一环节或部分教学的回顾、改进。

 

与一般的教案相比,“教学设计单”在内容中增加了不少反映教学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比较全面的反映出教学准备过程的情况,例如,“指导学生收集资料”这一内容可以反映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怎么样引导学生加入到教学准备过程中来,同时也反映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情况。教学设计单也强调了对学生活动的重视,反映出学生借助媒体实现教学活动的情况。

l       形式不同

教学设计单改变了教案的格式,将它变成表格式的授课计划。这样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便于修改,便以比较。同时,作业单也成为我们研究活动的一份份珍贵的个案,对各种教学信息的统计与分析,使我们可以获得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理性认识。

用表格的形式来呈现教学过程,能清晰地反映出课堂中师生同时活动情况以及运用各种媒体的情况。此外,表格式的教学设计能根据上课的实际进行修改、调整。“教学设计单”适合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用它取代传统的教案,有力的促进了我校全体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提高了我校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质量。

与教学设计单元相对应,我校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学习单,学习单描述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中具体的学习与探究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探究的过程的脚手架。学生在信息化教学情境的“迷宫”中行走,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活动“指南”,使之明晰探究的主要问题与方向,避免“误入歧途”。“作业单”成为学生在信息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活动“作业”,依赖于它,学生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发挥。

《我们的邻国》教学作业单示例

 

一、   资料收集阶段作业单

1、收集内容: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资料收集是第一步,收集前你需要收集哪些内容,在看过课文后,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2、收集方式: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资料收集的途径越来越多,如上网、看书、询问他人等,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你的一种方法进行收集。

3、收集资料:根据收集内容及要求,请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并运用各种形式将资料呈现出来(可用简报、电脑小报、多媒体文稿演示等)。资料收集过程中,也许你会遇到一些困难,该怎么办?请你记录下来。

4、收集时间:两星期。

5、备注:老师为你推荐的网站:

http://www.worldwindow.org/jp/

http://www.travel.dprkorea.com/chinese/

http://www.rusinfo.net

二、   资料学习阶段作业单

1、任务分配:要求根据考察表的内容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包括组长1人,考察记录人员1人)。

2、学习内容:在组长带领下,选择五个邻国(日本、韩国、朝鲜、印度、俄罗斯)中最感兴趣的一个国家,就“国家概况”、“风土人情”和“与我国的关系”这几方面进行考察,并填好考察表。

3、学习方法:在组长的操作下上网浏览,查找资料。

4、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归纳,综合每个同学的意见,完成一份考察表。

确定小组进行全班交流的方式。(包括小组人员分工)

5、备注:根据上网考察填写考察表。

 

          “我看世界”考察表

考察队名称:

考察队成员:

考察地点:

                      考察内容

国家概况

人口:   面积:         首都:

经济概况(工业、农业、渔业、畜牧业、自然资源等):

 

风俗民情令你印象最深的):

 

与我国的关系

建交时间:

 

大事记:

 

 

                     考察体会

                   

 

 

三、           资料交流阶段作业单

1、  考察报告交流:请每一组学生运用各种形式进行全班交流(可以是全组交流;也可以派代表交流,其他成员补充)。

2、  课外资料交流:每一位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资料展示,可以是简报、电脑小报,也可以是多媒体文稿演示。

 

2、教学准备阶段: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准备。

以往,提到“物质准备”总是想到教师该怎么样……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中,提倡的是师生共同参与准备,教师准备各种设备、制作课件的同时,学生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相关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例如,在《铁的罪证》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前如果仅靠教师来准备资料,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如果完全由学生来收集资料,又势必造成信息的杂乱无章。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资料,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采访等途径获取了大量信息提供给老师。而后,教师对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根据课文内容将资料汇编成四个块面,即“历史照片”、“杀人凶器”、“累累白骨”、“万人坑”。从而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自主学习。这样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准备不仅提高了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也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搭好了“脚手架”。

又如,在四年级美术课《纸浮雕》教授之前,师生共同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 在学习前,教师对课程安排中可能的资料来源对学生进行讲解,并且带有选择性地把部分集中与雕塑内容有关的网站网址告知学生。如:中国雕塑网http://www.cnfinearts.com/5/index.htm;木木雕塑网http://free.tsee.net/z566/new_page_2.htm等,并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相关内容的搜索。经过这一环节的充分准备,学生对雕塑部分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次利用演示文稿来呈现自己和学生收集的大量图片,帮助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通过师生共同工作,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了有关浮雕的知识。

师生的共同准备成为校本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因为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这样的共同工作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的信息收集能力,这也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所拥有的机会,教师要抓住它。其次由于小学生心理的特点,他们有活动的天性,在教学准备过程获得活动与探究的机会,学习动机会就得以激发;此外,学生介入教学准备阶段,他们的工作活动,不仅成为了正式课堂教学活动的铺垫过程,而且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课堂更丰富,更活跃。

3、教学实施阶段:“师—生—媒体”互动

依据我们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我们认为教学实施阶段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阶段,它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因而对这一阶段应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我们对教学实施阶段的认识是:

A.现代信息技术参与了学习环境的建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以及英特网上的信息)以及技术的辅助(如CAI技术)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的目标。这样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技术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特定情境,教师和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一起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主动建构有价值的知识。

B.问题是学习与教学的基本成份  我们认为,现代教学应创设足够的问题空间,问题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分子,老师引导、学生自主的问题解决过程是教学的主要过程之一,问题解决过程也可以包含知识的传授。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也体现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C.师生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技术作为媒介实现互动  我们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的主要关系表现为师生与媒体的互动关系,媒体不是孤立于教学之外,不只是作为一般性教学工具,而是融入到教学的核心过程中,成为教学不可分割的成份。

 

 

 

      图一: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关系图:

 

 

学习环境

特定问题情境

 

信息工具

 

 

 

 

 

 

 

 

 

 

 


教学实施过程中,恰到好处的“师—生—媒体”互动已成为本课题研究实践的特色。

二年级语文课《小雷种果树》一课教学中,课前教师学生共同搜集有关果树资料,然后教师对这些众多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纳后制作成一个资料阅读的网页,并在课上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特定的情境:果树家族添加了许多新成员,有香蕉树、椰子树、柚子树、橘子树......现在它们想请小朋友为它们的家族成员整理家族档案,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果树的图片;(2)果树开花、结果的时间;(3)护理、种植的方法;(4)果树自传,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模块进行阅读。

附课件插图:

这个教学设计里教师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通过网络查资料,通过网页构建实现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实现了师生——媒体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地位是主动参与、主动建构,而教师则恰当地转换了角色,成为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现代技术则是师生互动的桥梁。

 

在我们的研究实践中,学生常常以小组形式,在组长的带领下操作电脑,从网页上去截取自己感兴趣、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进行阅读。通过这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合作式学习,学生可以边浏览边讨论,同时归纳出重要概念和相关结论,学生还可以在小组内自由发表各种观点。大家通过资料共享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资料量由少到多,面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了资料互补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各自感受的相互交流,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是一种有价值的“生—生”互动,而这种互动与现代信息技术分不开。技术让师生之间没有距离感和隔阂,为学生很好地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奠定了基础。事实证明,在这种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学生是乐学、会学的。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

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我们认为应把教学评价过程变为教师合作学习的专业发展过程。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这种评价过程也需要技术的介入。

教学结束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原先的教学设计做出评价并进行适当的调整,是一个重要的评价环节。为了帮助教师正确评价教学,使教学设计不断地完善,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录像带分析技术”评价法。将教师的上课内容用摄像机摄录后,课后进行重放,供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对教学过程一一进行分析和局部的定格研讨。

这样的评价能清晰观察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重点评价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通过这样的分析与调整,有利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完善了教学设计。

“录像带分析技术”动态地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调整,虽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但要对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运用信息技术课中都采用此种技术,显得较耗时,所以在“教学设计单”中“反思与调整”一栏可以弥补不足。教师可以将自己授课中一部分的体会写在这一栏中,也可以把新的教学设想补充在一旁,以便日后教学。

 

(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教学设计的研究

 

研究开始,我们就鼓励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实践。我们认为,在教学设计中,应从单纯地将信息技术视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发展为帮助学生认知的媒体;从主要为教师的教学服务,发展到注重人机交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演示型教学课件转向以学生为主的交互型课件,再发展到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新的教学设计。

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与教学的方式,而技术的作用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也不只是用来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技术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和教学方法整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模式。

在我们的有关教学设计研究实践中,我们从众多的教学设计中归纳出了以下几种类型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模式:

1、情境学习的教学设计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情境教学理论认为,知识分布于人群及由它们构成的生活环境,因此,知识是通过参与集体活动时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及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建构的。由于学习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因此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即是必须给学生提供正式的、有价值的外部情境,同时,随着情境学习的深入,学生通过观察与“做活动”,参与度会增强,获得的知识会更多、更有效。

现代教学技术可以作为实现情境教学的有效工具,多媒体可以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网络可以让学生进入全球化的知识世界和虚拟情境,为我们的情境教学设计提供了现实性的资源。

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多种情境,例如与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虚拟的情境、探究的情境。这些情境把学生带入了生动丰富的学习过程中。而且这些情境是经过教师教学处理的,它不是纯自然的杂乱的情境,而是积极的,符合学生探究的、处于“最近发展区”水平的教学情境。我们在这一类教学设计中,主要开发了这样几类情境学习情境:

A.教学设计营造生活情境

这里的生活是指在课堂无法展现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再现生活场景,它可以使教学跨越课堂的局限,从而使学生联系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进行学习。

例如,一年级数学课《线段的初步认识》中,我们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给学生提供了为动画人物蓝精灵粉刷新居这一新奇有趣的生活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也进入了角色的替换,学生用初步掌握的方法来测量房屋的门、窗、烟囱等线段的长度。这样既巩固了技能,又尝试了成功的喜悦

附课件插图:

三年级语文作文指导课《帮助》,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把“帮助”的过程分步骤写清楚,重点写好动作和语言。对于同学们来说,生活中“帮助”的素材虽然很多,但仅凭模糊的记忆,学生很难把过程写清楚。因此,教师把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发生的情境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动态地显示“帮助”的过程,抓住重点、难点分步讨论,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给予点拨,使学生基本掌握写清“帮助”过程的方法。学生受到了课件的启发,对于自己所选择的素材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用已掌握的方法进行习作,就能写出比较清楚而又具体的文章了。

B.教学设计营造历史情境

历史往往是记录在课本中的,学生不易获得对其形象的的把握,因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一定程度“还原”历史情境,使教学超越历史时空,使学生在教学中更加准确地把握历史。

《铁的罪证》一课的教学中,由于课文的内容牵涉的历史事件距今已有63年,用一般的教学方法,要使学生真正深入理解南京大屠杀难度很大,教师就通过媒体播放相关新闻、故事与音乐、网上下载相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料等方法,经编辑、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技术手段呈现历史情境,实现了教学目的。

C.教学设计营造假想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不仅能为学生营造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还能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虚拟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情境。利用技术,可以实现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一种新的人机界面形式,具有多感知性、临境感、实时交互性和自主性的优势,更能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进行虚拟现实的情境教学设计,是研究实践的一大特色。

例如:二年级语文《望星空》。课堂伊始,我们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学生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假想的神秘的浩渺星空,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教学具有超越时空限制的能力。

二年级外语《Animals》一课,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参观动物园这一情况,在动物园里学生可以和动物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愉快的假想情境中学到了许多描写动物的英语单词,巩固了常用句型。

D.教学设计营造探究情境

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探索研究,从而寻求到问题的答案是情境学习的基本特征。现代信息技术能为学生营造这样一种特定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探究学习的平台。

例如,五年级数学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教学,是一例探究式情境教学设计的实例,教师首先利用电脑动画出示一个标有长、宽、高尺寸的肥皂包装盒,再由动画人物“明明”有声有色地提出问题:“包装这个肥皂盒至少要用多少纸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究问题情境。

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实验。学生通过点击包装盒模型的任意面,使其移动并与其相对的面重叠比较。通过反复地钻研,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表面积是由六个面组成的,而且前后、左右、上下面的面积相等。进而,长方形表面积就可以通过三个不同的面之和乘以2的计算方法求之。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公式后,“明明”又给学生布置一个新任务:用一块正方形玻璃去做一个长方体鱼缸,问能否做成?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经过计算和比较,得出从理论上是能做成的。但在实践过程中,无论怎样裁剪都能做成吗?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每位同学根据计算机的演示用一张比例缩小10倍的正方形白纸进行操作,小组协作探究实际裁剪的方法(边缘衔接部分忽略不计)。最后学生从自己的探究活动中明白了理论可行的事情,还需实践的证明。

 

我们的情境学习教学设计模式,注重学生与情境的互动,让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中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种模式的特色是:

l       注重了学生的情境认知能力。学生在真实与虚拟真实的情境中去寻找分散在不同背景中的知识,在不同背景中进行分析比较,所获得的是与情境相联的知识,而不是脱离实际的知识。

l       学生获得了真实性工作的机会。有意义的知识要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获得,学生在情境中可以发展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发展的真实性的问题解决能力。

l       教师的角色有所改变。学生常常需要在情境学习中观摩教师的行为,如教师收集资料的方法,教师对媒体的使用情况等等,教师在学生与媒体的互动中也要给学生指导,所以教师可以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2、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教学设计

信息时代学习的能力目标正在发展,培养信息处理能力成为了学校教育应该特别关注的方面。信息时代读写能力不单涉及文本,而且涉及形象和屏幕,能“阅读”多媒体文本,能从中选取所需资料,要能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多媒体新形式的能力,就应关注新的读写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处理的能力是指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出信息的能力。小学生应学会通过信息技术查找需要的信息,并对于通过互联网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信息处理,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学生是否具备信息素质的标志之一。

只有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信息处理能力才真正成为可能。因此,在我们的研究实践中,逐渐发展了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常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A.基于学生自主信息处理的教学设计

按照这种设计进行教学,学生可以独立的进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教师只对学生的收集范围、方法作一定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收集过程也成为了教学铺垫的过程,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与责任感使得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同时在处理过程中学生还要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判断。

在五年级语文课《铁的罪证》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浏览、下载,并向学生介绍了可登陆的网站:http://nanjing.sohu.com 等,对于为学生主动探索中提供帮助的信息,就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究。在学习时一些学生分别访问了:

http://www.coea.org/njdts/njdts.htm http://www.arts.cuhk.edu.hk/NanjingMassacre/NMGB.html 等网站,下载了《陷都血泪录》、《南京大屠杀始末》等文章。并对资料进行了分类、剪裁、分析、加工,获得了大量相关资料与信息。通过信息资料的收集,不仅使学生对这原本陌生的历史事件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还制作了PowerPoint或电脑小报,初步尝试了对信息的处理和加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还提高了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B.基于合作信息处理的教学设计

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信息收集过程中相互分享彼此的观点与专长,分享相互的信息,对于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因此,我们基于合作信息处理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协作完成教学中的信息处理活动。

采用分组教学形式合理的组合,既顾及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也为多元化的课堂交流营造了和谐的协作学习氛围。

我们在此教学设计中的分组教学主要考虑以下三点:

①采取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也就是说,是使每组成员背景和程度相似,还是故意使每组成员具有多种社会特征和能力水平。

②组数和每个小组的大小问题。

③灵活性问题。如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行为、运用媒体等。

例如,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教学中。教师分组前先对班中的学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全班共34人,男生18人,女生16人。生源较好,但学生差异明显。在分组时,教师考虑了以上三方面,将全班学生分成8组,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工作,结果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分组合作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学生分组可以使他们围绕相对小的、适合他们能力的主题开展工作活动,同时组与组的竞争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组与组的比较与争论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的信息处理工作完成得更出色。

教学四年级社会课《我国的特大城市---上海》时,教师让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学生分为六个组,对六个方面,即金融贸易、工业、商业、科技、浦东开发、城市建设进行信息处理工作,从而了解了上海。学生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了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资料的方法,以组为单位进行了讨论、反思。结果,丰富的信息资料不仅辅助了教师的讲解,更重要的是支持了学生的学习与思考。

C.基于师徒式信息处理的教学设计

  信息收集是一项依赖于一定技能的工作。教师的示范工作对学生学习非常重要,因而教学可以采用师徒式的方法来进行。基于师徒式信息处理的教学设计的主要过程是:

l   教师在教学开始时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l   进而教师展现学生将要学习的信息收集方法;

l   教师介绍、演示信息收集的技能、方法,学生观摩教师的演示;

l   分解一些小的主题收集方法给学生,学生练习,教师指正。

通过师徒制的演练,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在我们的研究实践中,这一教学设计特别适合于向学生传授信息处理技术,这一设计,讲授与演示结合在一起,是很有效、并且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设计。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许多学校都把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我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与实践的尝试,取得了不少成果。我们体会到,由于可以把技术的选择、使用与控制的权力交给了学生,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应在于帮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去学习如何去获取、从哪里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信息资源。而学生利用信息资源主动探索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过程,也就是学一种自主的过程。

   

3、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教学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环境网络化、教学媒体多样化、教学设计智能化已开始成为现实。但是现在学校层面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还不够,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作为一个研究重点,让教师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提供个别化教学,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教学策略符合不同学生的需要是一个重点,因而我校教师在研究中考虑到了学习的知识传授过程与自主创新过程特点,以及学生年龄、水平的心理特点,以多种设计来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的需要。

经过研究实践,我们对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以下三种教学方式:

A.练习式:许多需要记忆与归纳的知识本身是枯燥的,利用多媒体的多维度的感官刺激,学生学习与记忆效率可以得到提高,练习式教学设计可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点学习的质量。

如一年级语文课《树木 禾苗》。一年级学生生活范围有限,感知水平不高,表象的积累较少,因此在课堂上常常会面对问题觉得无话可说。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堂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软件,要求学生自己用语言描绘出树木的形态。教师将收集到的许多图片及资料存入软件,并选择了八幅具有代表性的姿态各异的树木图片配置介绍说明资料。学生以小组进行练习,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图片,根据软件的要求进行说话练习,描述树木的形态特征,并在小组内进行补充、评价同伴描述内容。最后由软件显示形象与相关介绍文字、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这样反复练习,“树木”这一词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高大的绿色植物,柳树的婀娜, 松树的苍劲, 银杏的古朴, 枫树的热情, 通过屏幕让他们有了切实的感受。 他们通过用眼看,用嘴说,用耳听,用手操作,多感官的刺激使原本枯燥的说话练习变得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

B.游戏式: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处于“动作式”阶段,活动与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设计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游戏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并且利用游戏中的色彩、背景的感染力,可以使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增强。

在三年级语文《翠鸟》的教学中,关于“翠鸟的外形美丽”这部分,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了一个填色游戏软件,先绘制出一只单色的翠鸟图形,再将它身上各部分鲜艳的色彩形成色块,排列在一边。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将色块拖动至相应的部位,如果正确,色块将附着在翠鸟图案上,形成美丽的羽毛;如果错误,色块将退回原处,游戏继续进行,直至全部填对。就这样学生通过游戏依靠自己的力量达到了理解背诵的教学目标。

C.发现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智能化的教学探究情境,并且对有差异的学生提供不同水平的反馈与评价,发现式的教学设计成为我校教师主要采用的教学软件设计方法。

在《线段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里,教师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是简单的将计算机搬进教室充当电子黑板,编写了人机交互的教学软件,让学生进行有关线段知识的探究,但是这种探究不是机械的操练,而是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设计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蓝精灵”、“小博士”等动画角色,让小学生从线段的了解至知识的应用进行人机互动式的发现学习,并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所需的知识和必要的评估与反馈。

 

表三、练习式、游戏式、发现式教学设计的比较

 

形式

应用特点

教师的作用

计算机的作用

学生的作用

应用举例

1、已教过的内容

 

2、复习有关的内容

 

3、问的形式多样

 

1、查学习的进度

 

2、配合学生练习

 

3、作好训练或练习前的各种安排

1、提问

 

 

2、评估学生的反应

 

3、给予即时反馈

 

4、记录学生的进步

1、练习已教过的内容

 

2、对提问做出反应

 

3、接收确定的和正确的信息

1、技能、技巧的练习

2、语言、词汇的练习

3、计算机能力的训练

4、知识、概念的巩固练习

1、竞争性

 

 

2、在娱乐中练习训练

 

3、个别化和小组形式

1、设立规则

 

 

2、指导

 

 

 

3、监督

1、扮演竞争者

 

 

2、扮演记分者

 

1、学习事实、方法与技能

2、评估选择

 

 

 

3、与计算机竞争

1、填色游戏

 

2、计算游戏

 

 

3、拼写游戏

1、数据查询

 

2、归纳练习

 

3、检测假设

 

4、试误练习

1、提出基本问题

 

2、监督学生的进展

1、方便查询

 

 

2、提供信息

 

 

3、储存数据

1、作假设

 

 

2、猜测

 

 

3、作结论

1、社会科学

 

2、自然科学

 

 

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的反思

 

本研究课题开展以来,在我校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实践中,一个突出的变化是我校教师常常能够综合利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设计,从我们的教学实践分析来看,其优势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激发了学习动机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而困难的任务。知识不总是有趣的,课堂教学很容易被学生认为是单调、呆板、没有生机的学习环境,所以不断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大千世界的发展变化。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目标,开始自主学习,学习动机是深层次的。当学生要将自己成果与别人分享时,总是希望得到了同伴的认同,这时又会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进一步产生新的学习目标。

在五年级语文课《葛洲坝夜航记》中,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去收集有关古今中外著名的水利工程资料。同学们在教师布置的任务驱动下,纷纷行动起来:家中有电脑的能上网的同学就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习上网的技术,然后自己直接从网上收集下载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家中没有电脑的同学则去父母单位或者去同学家中收集资料……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大家收集到的资料可谓丰富多彩。中国的有李冰治水、大禹的故事、都江堰的文字介绍、照片,郑国渠、邗沟、上海港、吴渠、相思埭、瓠子堵口、三峡工程等;国外的有荷兰的围海大堤,美国的胡佛大坝、罗贡大坝、阿斯旺水库等。一时间,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了。收集到资料的同学,想收集得更多;未收集到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有成果,心里很着急,也急着打听网址。甚至那些平时学习不主动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们的表现后,也有很大的触动积极行动起来,生怕自己什么也收集不到,而落在同学们的后面。

 

(二)教学设计深化了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

我校教师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和反思,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图四:我校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作用认识的发展过程

 

最初,演示型的教学设计中电脑作为一种教具,将书本中难以表述的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

在进一步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通过电脑来讲解某些知识点,还运用它来汇总资料,这一阶段它被看成的教学工具。

交互式教学设计时期,我校教师用技术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查阅来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准备,这时,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已不只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和认知的工具,而是给师生带来大量的信息资源,与教学方法配合,搭建了自主学习的教学平台。

实施本项研究以来,教学设计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得更加紧密,它辅助教师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因而营造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可以认为信息技术创设了一个利于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的学习环境、一个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与创新实践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有了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首创精神、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也提高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能力

在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中,我校教师共制作了150余个课件,其中获全国、市级课件评比一、二等奖的达12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向市、区公开教学,参加市、区各级各类教学评比获一、二等奖百余节。这对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们的教师不断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所以在我们学校,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在课外自己学。低年级学生画电脑画、中年级学生学做电脑小报、高年级学生做主页、上网、收发E-mail……,他们中的一部分真可称为“小专家”了。

原一(3)班小朋友方思圆制作了个人网站,参加上海市举行的第二届学生电脑作品展览会获二等奖,被《解放日报》誉为本届年龄最小的获奖者,同时她还接受了《文汇报》、《少年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像方思圆这样的同学,在我们学校有很多,他们的作品也多次获得了市、区一、二等奖。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附学生作品:

 

(四)教学设计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了实践的平台

我校在教学设计研究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表明,信息技术可与教学设计相结合,设计出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的学习环境,随着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的变化过程。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这一优势,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提供学生发展创新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现在,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已摆脱了早期作为教具与工具的“初级阶段”,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技术已真正开始成为我校教学设计的重要平台,应用技术辅助教学,我校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利用技术,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已成为我校教师的专长。小学阶段是儿童想象力最丰富、最活泼时期。儿童愿意去发现各种事物,我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发挥多媒体与网络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多样化情境;激励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虚拟的教学情境空间自由探索。

四年级社会课《我们的邻国》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先虚拟了去各国进行“旅游考察”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前就收集各方面的有关资料,为“旅游考察”作先期的准备。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建立了教学网站,在课堂上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上网进行“国际旅游”,自主学习了各国的“国家概况、风土人情、与我国的关系”等几方面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上网进行考察,通过反馈交流,得出结论,学得兴趣盎然。这样的情境学习设计在我校已为广大老师熟练采用。

附课件插图:

几年的研究,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多方面的,我们也对课题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基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我们认为:

 

我校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校本研究与实践中,开发了利用信息技术、符合现代教学规律的校本教学设计;我们从全体教师的教学研究实践中,总结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的教学设计,如情境学习的教学设计、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教学设计、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教学设计等,同时以校本教师培训来支持本项研究与实践,提高了教学质量,发展了学生的全面素质,研究成效显著。

研究的实践表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创造了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它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有机的整合,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信息教育等理论为指导,将学与教置于网络化、媒体化、智能化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之中,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深了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提高了教学效益、发展了学生的信息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了实践的平台。

 

   由于我校固有条件的限制,研究也存在着局限性,表现在缺乏国内外一流的研究与实践资源,学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还有提高的空间,因而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媒体”互动中的情感因素。可以在研究设计中怎样整合小学生心理水平、现代教学理论、教学内容与方法、技术条件等因素。

2、探究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特别是信息评估的能力。例如研究怎样使学生以儿童化方式收集的资料,怎样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最终用符全自己年龄、个性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怎样使学生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对资料的价值、有效性能进行合理判断等。

3、探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新途径。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汇师小学学得更好、更快。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这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附件]

 

1、本研究的教学个案集及教学设计表

2、研究论文集

3、学生作品

4、师生获奖名单

5、本研究的教学软件(光盘)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集

 

 

 

案例简介

 

一、   情境学习与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教学设计

 

l       《历史能再现吗?》这一个案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信息资料收集,同时,以丰富的资料同再现历史情境,可贵的是,这个情境不是杂乱的,而是围绕南京大屠杀“铁的罪证”有机组合,多角度来反映历史,体现了情境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和培养信息收集能力教学设计的特点。

l       《让学生在网络天地中了解社会》这一个案例,教师不仅让学生参与资料的收集工作,还与学生讨论教学构思,最后与学生共同建立了“邻国网站”学生利用这一网站进行了互动式的学习,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实现了跨国的访问。体现了情境学习教学设计和培养信息收集能力教学设计的特点。

l       《网络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一案例扩展了教学的空间,将课外活动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利用课外,师生共同收集了大量有

 

 

 

 

 

 

 

 

关水利工作的资料,在课内,师生通过媒体实现互动探究课文,而这一个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则既有自然情境(如长江三峡的风光),也有模拟科学过程的情境,两种情境相得益彰。本设计体现了情境学习教学设计和培养信息收集能力教学设计的特点。

 

 

 

二、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教学设计

 

l       《让学生在计算机营造的环境中愉快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这两个案例采用了类似的教学设计方法,利用多媒体发展了辅助教学软件,而教学与教学软件的设计均注重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构造了“小博士”、“蓝精灵”、“明明”等学生喜欢的角色,并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与计算机互动。体现了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教学设计中“探究式”的设计特点。

l      《走入情境  自主学习》与《让学生获得更多》这两个案例在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同时,注重以游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人机互动的闯关游戏,把单调的知识学习转化为小学生喜欢的活动;而学生们分模块的课外阅读网页,使学生,分享他人知识的学习再也不是负担。体现了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教学设计

 

 

 

 

 

 

 

 

中“游戏式”的设计特点《千变万化的情境》与《作文也是件有趣的事》这两个案例,虽然是不同的学科教学,但也有类似之处,前者通过多媒体演示来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后者用多媒体解决了作文教学的难题,从“画文同步”的展现到后面媒体引导下的练习,多媒体如一个智能化的教师,引导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体现了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教学设计中“练习式”的设计特点。

 

三、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的设计

 

l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个案例,教师看似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实际教学设计中已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了整合,在这个案例的教学中,多媒体制作的资源库为克服了教科书资源的局限性,而且多媒体资源的互动性更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l       《在美丽的情境下唱游》中一个音乐课案例,教师通过多媒体来营造与音乐相匹配的自然情境,让学生在灿烂的浪花、闪电雷鸣、雨后碧空等自然情境中感悟音乐、体验音乐。既体现了情境学习教学设计的特点,也为改造传统音乐课教学方式提供了经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