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SEE I DO I UNDERSTAND
—— 四2中队暑期活动“串串show” I SEE:昆虫的前世今生 队长:徐婧娴 7月13日,我们来到坐落在枫林路上的上海昆虫博物馆开展了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进入馆内,我们就走进了一条昆虫的历史长廊,上面的一张张图画向我们介绍了从3亿5万年前到现在昆虫的进化过程。在“昆虫与人类”展厅,我们能看到多种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经过特殊培育的蚕茧,除了白色,居然还有红色、黄色,据说通过转基因技术,能培育出更多五颜六色的天然蚕丝。昆虫能用来治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30多种能入药的昆虫,大名鼎鼎的冬虫夏草就是其中之一。再往前走一点,一幅幅美丽的蝶叶画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些画都是用一片片蝴蝶的翅膀拼贴起来的,十分精致。馆内还配置多媒体游戏,都是跟昆虫有关的:有斗蟋蟀、有昆虫连连看……我们都玩得不亦乐乎。最后,我们还在馆内留下了一张大合影。 从这次的参观中我们了解了许多昆虫知识,都受益匪浅。我们知道了昆虫的历史,原来,昆虫是从古生代的泥盆纪开始出现的,距今已有3.5亿年,在地球上的出现比鸟类还要早近2亿年,因此昆虫可称得上是地球上的老住户了。昆虫的很多器官功能,都成为人类仿生研究的对象。小孩都怕打针疼,可为什么蚊子叮人却能悄无声息,秘密就在它特殊的虹吸式口器,日本科学家根据其中原理,发明了“不会疼的注射器”;飞机刚诞生时,机翼在高速飞行时常因剧烈振动折断,后来科学家从蜻蜓翅膀的翅痣得到启发,在机翼上增加平衡锥锤,成功地破解了难题…… 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I DO: 钱馆里的指南针 队长:王伟杰
“成功了!”“成功了!”一阵阵呼唤声响彻在钱学森图书馆的手工室中。 原来,在这个暑假,徐汇区钱学森图书馆开设了“航天动手做”的公益课堂。我们四(2)中队神鹰小队有幸参加了其中的“制作指南针”活动。 6月29日上午,我们神鹰小队全体队员到达了钱学森图书馆。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制作指南针。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发现天然磁铁的指极性,采用它制造出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到了宋代,指南针被广泛地运用于航海,成为辨识方向的主要仪器。 指导老师教我们先用泡沫塑料制作底座,再将缝衣针用磁铁磁化,最后把缝衣针固定在底座的支架上。我们耐心地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认真完成。由于缝衣针太小了,很容易从手里滑落,我们拿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在安放在底座的时候,老师提醒我们注意两边要相等一样长,这样才能平衡。终于,指南针做好了,我们忍不住欢呼起来。 轻轻一推,小小的缝衣针就转起来,当它停止时,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神奇吧,这是因为我们的地球是个大磁场,南极是正磁极,北极是负磁极。根据同性磁极相排斥,异性磁极相吸引的原理,所以磁针的负极总是指向南。 这次的小制作不但让我们学到了科学常识,而且让还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动手的乐趣,科学真是无处不在啊!
辅导员点评: 6月底的张充仁纪念馆之行,开启了今年的暑假四(2)中队的科技、文化之旅!队员们自发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雏鹰假日队活动。有去大学校园参观,体验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有坐进钱学森图书馆的公益课堂,制作司南,观看科普电影;还有的与昆虫来个亲密约会,细数它们的前世今生……从上述活动中,我看到了队员们对科学对世界的浓厚兴趣及其探索精神。凡事自己身体力行,才能深刻理解。愿这种积极参与、体验的学习精神陪伴队员们未来的人生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