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多种途径 多种方法 优势互补 共同前进

——汇师、南丹合并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2007年9月,在区教育局“教育均衡化”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工作思路下,汇师小学由公立转制校转为公办学校,并与原南丹路小学合并。这个调整与举措给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转公合并后,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又将如何进行?两校间的差异,师生如何顺利融合?如果说四年前,这些还是令人担忧的未知数,那么今天,我们已能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一、“和谐”是给教师创设专业成长氛围的最强音。
    “和谐、自信、勤奋、创新”是汇师小学的八字校训,而“和谐”是给教师创设专业成长氛围的最强音。在合并后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方法,了解原南丹师生的状况,多次召开教师座谈会、分年级的家长会、学生座谈会,并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一年顺利合并,两年逐步适应,三年完全融合”的工作目标。在工作安排上,学校有意识地将两校教师混合搭配,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多接触、多了解、多磨合,互相发现对方教师身上的闪光点,互相学习。
    其次,学校多次开展校内外活动增强凝聚力,用好各类争创、评审或评比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奋进的校园氛围。如,创建市文明单位、接受市教委的督视导、140周年校庆、纪念建党90周年的歌咏比赛等,学校都将之作为契机,力争让全体教师参与。虽然过程是艰辛的,但当付出努力取得收获时,老师们的那份自豪、骄傲感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老师们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互帮助、相互欣赏。原南丹的沈冰老师与陆晓玲老师在同一备课组任教后,看到陆老师教三个班的数学,还要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繁重却毫无怨言,以乐观向上、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天、每一件事。她被陆老师的工作干劲所折服,而陆老师在合并的几年里先后与原南丹的沈冰老师和梁健美老师在同一备课组,同样,她也从这两位老师身上学到了对学生的那份耐心、对工作的认真踏实及勤学好问的精神。像这样的案例在汇师校园中比比皆是。“和谐”成为两校合并后的一大亮点。
二、“舞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优支撑。
    两校合并之初,原南丹的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上占有优势,但在专业化发展上却略显滞后,原因在于小型学校展示和评奖的机会相对较少,部分小高职称的教师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而一部分教龄多年的教师,因平时积累与机会甚少,评职称成为他们发展的“老大难”。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开发教师的个人潜能,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成长的机会,搭建展示的舞台。如:合并不久,正赶上中级职称评聘工作。一位原南丹教师虽然符合评审要求,但十多年未评上。学校极力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专业支撑,使这位教师顺利评上小高。这个事例促动了原南丹的其他教师,鼓动了他们前进的信心。
三、“阵地” 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有力的助推。
    两校合并后为了缩短差距、加快教学的融合,学校十分重视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将教研组、备课组阵地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力支撑。学校各教研组充分发挥着引领的作用,活动中除了坚决落实基本的“三定”要求,还特别强调教研活动的三个“精致化”,即精致化设计,精致化展开,精致化延续。而 “给老师一个情境去体验,给老师一个空间去思考,给老师一个平台去彰显”,则是吸引教师主动进入的教研方式。教研活动有时是睿智严肃的专题讨论,有时是优质示范课的展示,有时又有专业素养的培训。这些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真正起到了“助推”作用。
在每一个教研组、备课组中,老师们感觉最深的就是团队意识、整体意识已经扎根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上课即研究”、“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意识与课间即时教研的氛围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工作的常态。从备课到上课,从上课到作业,老师们都是在商量中进行,在“助推”中进行。
    教研组不但关注团队整体发展,更关注组内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在学校提出的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教研组还开展了“一人一策”的研修模式。如,学校的数学大组,教师在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上结构合理,在教育理念、教材把握、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信息技术等方面各有优势。根据这一特点,数学教研组在个人规划的基础上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不同特点的教师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为不同的人开不同的门,让每位老师都能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让人人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方向,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人一策,引领互补,成就教师”的工作思路和特色。 “一人一策”不但为教师创设了一个安全的、信任的、允许犯错的,更有利于发展的氛围,也发挥了教师的个性特长,做到了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实现教学的“个性化”,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和整体实力的全面提高。
四、“管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保障。
    “把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这是汇师小学历经多年所形成的一种校园文化。的确,一所学校,只有把最基础性的东西做好了,才能在落实减负增效上有所作为,才能扎扎实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样,每一位教师,也只有把最基础性的东西做好了,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进而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把目光瞄准了“教学五环节”。
    我校多年来已建立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教学五环节操作管理流程。学校转公后,生源与转制时期有所不同,两校的学生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并入的教师以及从外面新引进的教师对整套流程管理的要求不熟悉也不明确,所以,以“教学五环节”的流程管理为抓手,着力营造“关注细节”的校园文化氛围显得尤为迫切。
    首先,学校进一步修定完善了《汇师小学教学流程管理制度》,教导处、各教研组、备课组形成三级教研网络,层层分解、细化。其次在教研组、备课组等活动时,通过文件精神的学习、教师实践经验的交流、落实制度、教学方法的再讨论等,让教学五环节的要求深入人心,并在老师们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如,上课时的教法创新、灵活多样;批改时的一丝不苟、规范统一;辅导时的耐心细致,不计时间等等。严格的教学流程管理,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也加快了两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逐步缩小了两校学生之间的差距。
    四年来,学校不问教师的出处,真心地赏识每一位教师,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谁在工作上取得点滴成绩,马上给予鼓励表扬;谁在某方面有特长,立即给予机会发挥;谁有真才实干,毫不吝啬地委以重任。这是汇师小学走出的一条成功之路。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