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涉外礼仪

 

让地球不再哭泣

科  目  设  计
                          ——《让地球不再哭泣》

一、开发背景:
    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既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也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作为新世纪的小公民,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要掌握的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还要培养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深入人心。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也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2001年暑假,我校 “火炬”小队的队员,对上海体育场的周边环境进行了调查,提出一系列综合治理环境的建议,他们将这些建议整理成书信寄给区长,得到了区长的高度赞扬。2002年,学校参与了中央电视台《小神龙俱乐部》环保拼图的录制活动。学生们收集了大量的易拉罐、饮料瓶和废报纸,完成了大型环保智力拼图《让地球不再哭泣》,由于在全国多家电视台播出,因此活动结束以后,校园里掀起了环境保护的热潮,人人都争当环保小卫士。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确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校进一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001年,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我与濒危动物”的综合主题活动。这次的活动是对课文重组的一次尝试,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教师自主开发课程的一个雏形。而拓展型课程的实施,则为教师自主开发课程提供了施展的平台。在借鉴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开发了这个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为目标的拓展型课程——《让地球不再哭泣》。我们期望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职责。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污染对人、动物、植物等的危害;
(2)初步知道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尝试探究的过程,初步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
(2)通过调查、辩论、情景剧多种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努力争做环保小卫士的热情。

三、课程安排:
科目:让地球不再哭泣
组织形式:
以兴趣小组的方式进行课堂活动,配合适当的辩论、情景剧、课外调查等。
单元内容(一)
危难中的动物:让鱼儿自由生活、让青蛙唱起来、让长颈鹿停止呻吟……
单元目标:
以生活中熟悉的动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死亡为“展开点”,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单元内容(二)
飘摇中的植物:让小草绿茵茵、让松树常青、让桂花飘香……
单元目标:
选择学生熟悉的植物,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而被损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植物乃至人类生存环境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安排说明:
    《让地球不再哭泣》课程内容是依据本组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以生态环境中的动物和植物为载体,主要采用了调查、辩论、情景剧,所有这些展开性思维活动的载体——动物、植物,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学生容易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和体验。内容的安排是以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设计的。
    此外,内容中还留有一定的余地,供师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共同协商萌发新的学习载体,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践的效果不断加以补充和调整。
如第一单元,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作为主要内容的单元中,“让鱼儿自由生活”一课,选择了学生喜欢的海洋鱼类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模拟海洋环境污染导致鱼儿生存状况发生变化的情景剧作为展开点,让学生在活动中身临其境充分体验因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产生“我要成为保护海洋环境的使者”的愿望。再利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及判别是非等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让青蛙唱起来”的这一课,设计了一个“小小生态园”的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己认为最完美的未来的青蛙的生态环境,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让长颈鹿停止呻吟”一课则主要是通过白色污染导致其死亡为切入点,设计了一个“我能为长颈鹿做些什么?”的活动,请学生尽可能地写出自己的愿望,使学生在思维的广度上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
    第二单元,我选择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熟悉的植物作为主要内容。在这一单元中,我主要是想在学生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得以拓展。如:“让松树常青”这一课,通过视频播放我国重庆市下的一场罕见的“黑雨”,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在这些地区松树的叶子已脱落而成为“光杆司令”?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变通力,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热情,并请学生展开想象用松树叶及宣传语制作环保宣传叶贴画。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亲自尝试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又如,“让小草绿茵茵”,针对日常生活中一些人践踏草地的不文明现象,通过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表演中,有所体验、感受,产生爱护草地、自觉成为“护绿使者”的愿望。“让桂花飘香”一课以近期一些人过度采食桂花现象为引入点,设计一个“采食桂花利与弊”的辩论会,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以训练,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努力争做环保小卫士的热情。

四、课程实施:
1、这项拓展课程通过每周一节的自主拓展课进行,根据学生的兴趣自由报名参加。
2、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兴趣,注重生活性和探究性的原则,通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以及动手实践等活动形式来展开。
3、将课程实施与少先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借助生动有趣的形式把学生在活动中的内心体验和收获充分展现出来,让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得到充分发展。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原则:
1、多元化原则:
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注重评价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态度,(参与度、积极投入的程度),也关注他们活动后在原有自身基础上的收获与体验,体现过程性评价。
2、师生共评的原则:
在这个课程中,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可从收集相关资料、实物标本、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方面进行显性评价,而教师的评价则可做到多角度,多侧面,如: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发展水平等,给予学生一个客观的总结性评价。


附表:星级评价标准(文中所有评价表适用)
               ☆☆☆☆☆    ☆☆☆☆     ☆☆☆       ☆☆
1、活动态度    积极认真参与   认真参与     较认真参与   能参与

2、活动方式    方式多样、得   方式较多、   基本能完成    方式较少,
               当、能积极、   较得当,较   活动,效果    能完成这
               有效完成       积极完成活   一般          些活动
                              动             

3、活动内容    丰富、具体,   较具体,效   较具体,效    不太具体,
(收集、处理   有良好的效果   果较好       果较好        能按计划
   信息)                                                完成

4、合作、交流  团结、积极合   较愉快、愿   一般状态      能参与合作
   情况        作             意合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