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徐汇区汇师小学三年规划讨论稿

 

徐汇区汇师小学三年规划讨论稿

一、现状分析:

1、学校情况

学校现有普通班30个,境外班4个,共计学生1200名。在编教师72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8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98%,大本占40%。中高职称4人,小高职称45人,小高及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的68%。目前无论是学校规模、师资力量,还是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在不断提升,学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办学特色

汇师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逐步形成崇尚科学、严谨治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始终把“三全,一坚持”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关心每个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全面安排学校工作,每个键奏出和谐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存在的问题

汇师小学目前正面临办学体制的改革,新老体制的交替对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积极投入、认真思考,适应并顺利渡过新老体制交替过程中的过渡期。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结构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就目前而言我校绝大多数教师政治素质高,师德修养好,业务能力强,但也存在极个别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完全符合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如何帮助她们转变教育观念,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必需进一步加大学习、培训和检查的力度,使每位教师的综合素养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教育局对我校的办学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不断完善,但自05年招收境外班后,学校感到现有的教学用房、专用教室已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未来发展的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二期课改的推进为依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局“落实、聚焦、突破”的工作基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规范的制度管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体现办学特色,争创汇师品牌。

 

三、办学目标:

继续传承和发展汇师小学的办学特色,进一步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使“汇师”成为具有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质量,得到社会、家长认可,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品牌学校。通过五年的学习,使每位汇师学生都能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规范的行为习惯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他们进入高一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具体目标:

教学工作

坚持把课堂当作教师成长的实践舞台,将二期课改理念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转变中,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同时,我们还将继续探索“以学生为本”的探究型学习,切实抓好体育、科技、文艺等工作。

德育工作

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两纲教育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加强主体性德育的实践研究,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三)科研工作

不断提升学校课题质量,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鼓励青年教师立足教学、立足课堂,积极开展学科小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使之更加规范、更具特色。通过努力,争取在市区第九届教育科研成果奖的评选中取得好成绩,

(四)队伍建设

通过开展立足校本的学习、教研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力争每位在职教师都具有健康的人格、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三年中,师资队伍在教育思想、敬业精神、业务能力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教育思想:能具有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自觉将学校的办学思想转化为自己具体的行为,将个人的发展目标融入学校的发展目标中去。 敬业精神:增强教育法规意识,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增强教书育人意识,形成全员德育的氛围,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③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课题研究能力。

(五)、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建成开放、动态、丰富的校园网站和学校教育管理平台;建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论、能充分使用教育信息技术、适应网络化教学和进行教育科研的优质师资队伍;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在教育各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构建网络化家校互动平台;从而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提高办学效益,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六)、后勤工作

加强对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牢固确立“一切为教学服务”的意识,积极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合理使用教育经费,进一步规范物品的采购、登记、使用、保管等一系列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物质需求。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全学校内部安全防范机制,维护学校治安秩序,落实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倡导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五、分年度要求:

(一)教学工作

 

2006

-

2007

继续推进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加强课堂策略的研究,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加强英语教学,注重英语的实用性,使学生英语水平达市、区先进水平。加强对拓展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汇师杯”教学评比,推动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发展。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对电子化综合评价进行试点。

2007

-

2008

深化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实现课程综合化,使学生学会自主地、合作地学习。加强英语教学与研究,逐步形成我校的英语特色。结合学校特点,继续加强拓展型课程的实践,积累个案。改革评价方式,全面启动电子化综合评价,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2008

-

2009

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角度提高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认识,并进行总结、交流。继续加强英语教学与研究,凸显我校的英语特色。深入开展拓展型课程的实践,形成体系,开发学校的校本教材,将拓展型课程作为学校教师新一轮教师自培新的增长点,形成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 德育工作

 

2006

-

2007

继续夯实德育的核心地位,以“师德进课堂”课题研究为抓手,进一步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积极开展两纲教育,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以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中期评估为抓手,以“环境育人”为宗旨,结合科技节、希望之星等活动为师生营造了一个以感恩为主题,争创节约型学校为主旋律的校园环境。积极开展汇师小学“千名学生学礼仪”的主体德育活动和“十个学习好习惯”的评选活动。

2007

-

2008

    继续发扬身边师德先进,进一步加强教师师德和人文素质培养,深化全员育人的德育观。通过各种形式的班主任专项培训,形成班主任自身特色。继续大力推进两纲教育和主体性德育。以丰富多彩的道德体验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爱校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积极参与“迎世博,做文明上海人的活动”。进一步开展学科德育的研究,开出一至两堂精品课,完成校本德育课程的研究。

2008

-

2009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明确每位教师的育人岗位和职责,形成全校紧密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校内外关心支持德育工作的强大合力。加强两纲课程建设,把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与中小学“二期课改”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开展诚信教育、生命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自强意识。结合拓展型课程的研究初步构建一至两个有特色的学生社团,形成校园文化特色,努力争创市德育先进集体。

 

科研工作

 

2006

-

2007

建立科研信息特色网站;初步拟定有关条例;启动校级科研项目,并形成1-2项有质量的“小项目”;评选1-2名校级科研先进个人。

2007

-

2008

完善科研信息网站的内容;实施科研研究;评选2-3名校级科研先进个人;积极筹备市区第九届教育科研成果奖评比工作。

2008

-

2009

参加市区第九届教育科研成果奖评比工作,力争1项市级成果奖和3个区级成果奖。

 

(四)、队伍建设

 

2006

-

2007

    加大师德学习的力度,使教师在思想教育上注重以人为本,在工作态度上注重服务学生,在工作作风上注重廉洁从教,在教育行为上注重依法执教,使教师队伍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上一个台阶。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培训,骨干教师要带头进行高一层次的学历培训。密切与科研室的联系,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制定奖励政策。

2007

-

2008

    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开展分层指导,加快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节奏,形成一个优秀青年教师群体。定期召开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的研讨会,不断提升骨干教师的业务形象。校、区级以上的骨干教师本科学历达80% ;其他教师达到50%左右。对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积极撰写及发表论文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

2008

-

2009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在发展中不断提高,逐步形成市、区、校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力争市、区、校青年骨干教师的比率达到50%左右,并在此基础上推出8名在本学科中具有领衔地位的首席教师,三年内能出5名在市区有影响的教师。校、区级以上的骨干教师本科学历达100% ;其他教师达到80%左右。

 

(五)、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2006

-

2007

投入经费进行学校计算机更新,逐步淘汰配置比较低,不适应教学使用的计算机。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络环境建设,提高校园网络的安全与性能,分批进行学校无线网络环境架设。继续实施学生电子化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项目试点工作,完善学生学籍管理,记录学生的发展情况并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业、综合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为区内全面铺开此项目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2007

-

2008

结合学校教学资源库应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将启动《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量化评估》评估的开发项目。完成全国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十一五”课题申报和实施工作,开展课题《学生电子档案生成中,开发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研究》,做到以课题研究促进项目开发,项目试点。

2008

-

2009

完成学校所有教室的多媒体环境建设,为教学提供服务,并做到校内网络全覆盖,无盲点。根据前期软件开发工作和试运行中所发生的问题,对这些软件加以改进,使之能更贴近教师的日常教学,并将其落实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之中。

 

(六)、后勤工作

 

2006

-

2007

建立各专用室财产账及低值易耗财产账,进行学校内部的财产工作自查,为区的财产工作专项检查做好准备。在05年取得徐汇区绿化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加强绿化的养护管理,调整绿化布局,做好绿化档案的管理工作,06年内争取成为市级花园单位。

2007

-

2008

建立校产清点,财产账的登、核、销的长效机制。开通网上保修信箱。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优化育人环境,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继续保持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2008

-

2009

坚持依法理财,规范操作流程,不断提高学校后勤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法制意识,健全各种安全工作预案,不断完善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长效机制。

 

 

 

2006

关闭窗口